路透新加坡5月21日 - 面对需求疲软、成本上扬及石油业务竞争加剧,亚洲贸易商目前正在纷纷裁员,往燃气开采及发电等领域寻找新的收入来源。
业界消息人士指出,去年底以来,在八家贸易商至少有15名负责原油及油品业务的的交易员及雇员已经辞职或被资遣,而且并未补上空缺,由此可以看出贸易商的压力。
此外,至少有三家日本大型贸易商社已经缩减在亚洲石油交易中心--新加坡的营运规模。
经办中间馏分油产品的交易商受创最大,由于欧元区危机打击需求,将亚洲柴油及航煤运往欧洲的套利窗口,今年多数时间都呈关闭状态。
另外,中国去年变成柴油净出口国,也加剧亚洲的柴油过剩。
“很不幸的,欧洲是世界上唯一柴油短缺的地区。但欧洲离亚洲太远,而且目前欧洲处于经济衰退,”新加坡一欧系贸易商交易员称。
贸易消息人士称,一度在中质馏分油市场最活跃的日本商社之一--伊藤忠商事,今年已经终止其与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最大的定期柴油采购合约之一。伊藤忠商事3月已宣布削减新加坡交易业务。
该公司也已放弃在新加坡持有了多年的燃料油储罐,而住友商事的石油交易部门Petrosummit和Marubeni Corp旗下Marubeni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Co也采取了同样做法。
“日本的石油消费下滑,所以贸易商一直在削减石油贸易,并把重心转向上游业务,”伊藤忠商事的高级常务执行官Koji Takayanagi称。
油价上升推高了贸易成本,油价在过去10年涨了两倍,同时油市即期价高于远期价的逆价差市况也导致储油变得不划算。
贸易商试图通过纸货市场的押注来弥补实货市场损失,但近期油价波动剧烈,已使得价格难以判断。
**中间商地位下降**
石油供应链中的中间商地位也在下降,因为原油和精炼油品生产商更倾向于直接卖给消费者。
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效仿皇家荷兰/壳牌石油集团和BP,扩张全球贸易网络以补充上游和炼油业务,给独立贸易商留下向中国供给的空间所剩无几。
另外,这些石油企业也在逐步侵占贸易商的地盘。
“十多年来,这两大中国油企的确压缩了贸易公司的成长空间,”一美国对冲基金的资深交易商称,并补充道,它们目前向越南和印尼提供精炼燃料,此外中国石油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燃料油贸易商。
像维多、Trafigura与Gunvor等独立的贸易公司已开始对市场变化做出回应,从国际油企手中买进电力、炼化和燃料分销资产,同时新加坡的兴隆集团正在开展多个项目,以建设一家炼厂以及在亚洲各个部分打造储油终端。
石油贸易商也开始开拓金属和农产品等其他大宗商品业务。
一名资深交易商称,“贸易业务变成了非常利基式的业务,真正拥有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就是要拥有关系或者资产。”(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