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壹号网讯 中国角色
5月22日,“和谐能源之旅”,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活动出自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自2012年在北京、上海、广州巡展之后,来到天津。
这项科普活动旨在把能源形势和系统原理深入浅出地介绍给民众。道达尔所选择的巡展城市,也大有深意。京、沪、广是中国传统的能源需求城市,天津是北油南运的重要枢纽,也是新能源试验田,天津占全国地热能源的30%,为全国之首。
“今天我们和合作伙伴一道寻找机会,而且我们最大的润滑油工厂之一,将会在天津保税区很快建成。”道达尔中国区总代表努北堂在活动开幕式上说,而台下第一排,还坐着他的同事——道达尔中国投资公司总裁杜德龙。该公司在天津的润滑油调配厂项目,总投资3000万欧元(约合2.8亿人民币),预计今年投产。
对于道达尔,天津是一座能唤起回忆的城市。早在1980年,道达尔就来到天津,在渤海湾进行钻井作业,“现在这里的勘探项目没有了,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会回来。”努北堂认真地对新金融记者说,“在中国的润滑油市场,道达尔的占有率只有2%,我们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天津的润滑油调配厂项目投产后,将满足中国对道达尔润滑油产品的所有需求,我们希望市场占有率能进一步提高。”
努北堂不喜欢把道达尔称为法国公司,而是将公司称作跨国企业。法国已经不是公司业务的发展重点,早已只是一个二级目标。而中国是道达尔近十年来扩展业务的主要目标。努北堂在道达尔已供职近30年,他预测今后十年,欧美国家消费量会减少,中国、印度、南美这些新兴国家的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因此一定要加强投资。
目前在全球能源市场上,中国扮演着重要角色。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数据显示,如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2012年我国进口原油27109万吨,同比增长7.3%;原油对外依存度56.4%,创下历史新高。而美国则因为“页岩气革命”而逐步降低了对海外能源的需求。
对于外资跨国石油巨头,中国市场让他们又爱又恨。依据中国的政策,从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到终端成品油的价格体系,都存在严格的政府管制。努北堂在2011年出任中国区总代表之前,曾担任道达尔美国区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任职有五年的时间。
关于中国能源市场体系和美国的差别,努北堂对新金融记者说,这种差异非常明显,中国的常规油气资源牢牢地控制在国家石油公司手中,外资企业只能与他们合作开发,而美国是没有国家石油公司的,而且有一整套成熟的政策法规服务能源产业,因此,在美国包括页岩气在内的能源形式都能非常顺利地开发。
“美国的土地所有制和中国不同,美国的地下资源为土地所有者拥有,如果想开发某个地块,只要和土地所有人谈好即可。而中国的能源监管政策非常严格,包括石油生产、税收以及油气出口等方面。”努北堂说。
道达尔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能源市场的外资企业之一,漫长的30年在华历程,道达尔更多的时间是在适应中国法则和等待机会。戴杰在2011年离任中国区总代表时说道:“来中国后,原有的一些想法在实践中发现是错的。在欧洲,人们看事物是二分法,非黑即白。但是在中国这个不断变化的地方,有一些灰色的中间地带。因此要学会做事更加灵活,适应当地情况。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
渴望合作
努北堂把石油人的特质总结为:目光长远、全力以赴、渴望合作。
从道达尔的开发项目上看,与中国石油(8.55,0.01,0.12%)公司的合作更多的是在海外。“中国公司目前在寻找海外石油资源方面非常活跃,道达尔和中国石油公司在中东、非洲、拉美以及在加拿大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道达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哲睿表示。
石油干部管理学院跨国公司研究专家王才良认为,像道达尔、BP这样的国际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相比之前,目前外资企业更希望能与中国公司形成全球性的利益关系,而不仅局限于中国境内,与此同时,这种关系又能反向促进双方在中国市场的合作。
不过,道达尔和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的频繁合作,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中国也能展开广泛的合作。道达尔在中国在建的大型项目,也仅有上世纪90年代与中化集团等共同投资的大连西太平洋石化项目、2006年与中石油联手开发的内蒙古苏里格南气田项目、去年入股的在湛江合资的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以及和中化集团合资的加油站项目。而这些项目道达尔所占的股份均不超过50%。
“如果你问我这些项目够不够,我想说肯定是不满足的。”努北堂对新金融记者说,中国石油公司控制了中国所有的地下常规油气资源,中国政府对外资企业的开放力度还是有限的,公司希望今后有更多机会,也一直在和中国三大石油公司探讨还有哪些工作可以共同开展。道达尔的是目光是长远的,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卓创资讯原油分析师高健告诉新金融记者,国内地下油气资源基本被三大石油公司垄断,外资石油企业很难获得政府颁发的勘探开发许可证,也只有海上少量的开采技术存在短板的油气项目,才愿意让外资石油公司参与,而且这些项目在三大公司眼中实际价值也不高。
“事实上,在常规油气的勘探开采上,中国石油公司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石油公司已经相差无几,但是在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领域,在设备和技术上和国际巨头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未来外资石油公司投资中国的热门领域。”高健表示。
今年3月,壳牌证实中国政府已批准其与中石油在四川盆地富顺-永川页岩气区块产品的分成协议,这也是外资石油公司在中国获得的首个页岩气产品分成合同。在此期间,关注中国页岩气良久的道达尔,也宣布公司已和中石化就合作开发页岩气展开谈判,讨论的页岩气区块位于上海西部,在获得中国有关部门批准后,将着手进行资源评估。
在中国能源供给与需求矛盾日渐加大的形势下,政府对于外资能源企业的态度也变得微妙起来。在今年3月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最后一天,来自BP、壳牌、道达尔等多家国际石油巨头的全球首席执行官都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参加闭门商谈,“技术换市场”、“外资公司在华投资政策”等内容则是这场高端对话的关键部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举办了十几年,在石油领域,这么多家外资石油公司全球负责人集体出席好像还是头一次。”一位外资公司人士对媒体表示。
王才良认为,外资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基本面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因此它们研发推出的新技术新应用也往往是中国公司所缺乏的,尤其是在控制成本及环保方面。
中国式瓶颈
中国成品油零售业务,一直是外资石油企业炙手可热的蛋糕。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陈晴告诉新金融记者,经营外资加油站的利润空间是很优厚的,批发和零售的价差,在目前基本可以保持在300元/吨左右。
利润是让外资石油公司对开设加油站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然而现实却不那么乐观。其实道达尔进入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的时间很早。1994年5月,道达尔在中国成立了道达尔石油(武汉)有限公司。但是至今,道达尔只在中国建立了170家加油站,和最初的目标相去甚远。
2005年开始,道达尔与中化集团合作成立成品油零售网络公司,且制定出在华投资500座加油站的计划。但8年过去了,这项计划进展得并不理想。努北堂告诉新金融记者,对于外企,在中国建设加油站并没有宽松的自由度,虽然公司希望扩大网络,但是相关许可证只有中国石油公司才能获得,因此我们没有办法前行。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陈晴认为,从政策上看,中国对于外资企业建立加油站是没有严格限制的,造成今天裹足不前的原因,主要在于加油站收购成本过高和油源供应难以保障。
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加油站的密度已经很高,建立新的加油站几乎变得不太可能,所以外资扩张加油站网络,往往采取收购民营加油站的方式。对民营加油站虎视眈眈的不仅是外资企业,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也参与了这场抢夺战,导致收购成本逐年上涨。陈晴举例说,在山东,乡镇级别的加油站,一般会卖到一千万左右,如果是城市的,会卖到四千万。
在山东省淄博市,陈晴也经常看到荒废着的韩国SK加油站。据她了解,在2009年山东爆发油荒的时候,SK加油站因为油源供应不足的问题而经营不下去才导致今天的局面。“外资加油站虽然和‘两桶油’签署了长期供应合同,但是在供应紧张的时候,合同基本没有约束性,‘两桶油’往往是自保为主。
对于外资加油站的经营活动,上游的供油公司也进行着隐形干涉。比如外资加油站因为销售利润高,往往会进行较大力度的促销活动,但是供油公司会以担心其扰乱成品油供应市场为由,对外资加油站限制供应。国有加油站很少进行油品优惠活动,所以国有石油公司真正担心的是,外资加油站的促销活动会挤兑自己下属加油站的市场。
为了保证油源供应,外资石油公司加紧了在华炼厂的投资速度,但是依然面临产出油品难以供给自己销售网络的命运。道达尔和中化集团都是大连西太平洋炼厂的股东,但所占股比并不高。据媒体报道,这个炼厂实际控制在中石油手里。中化道达尔燃油有限公司从该炼厂获得的成品油只占其采购总量的15%左右。“仅靠一个炼厂供给全国的销售网络,物流成本也是不可小觑的。”陈晴说。从炼厂到终端销售,中间渠道被三大公司牢牢控制,即使外资石油公司拥有在华的炼厂和销售网络,没有中间这条线,也难以把业务贯穿起来。而在中国获得成品油批发牌照的公司中,大多数是“两桶油”下属的石油销售公司,道达尔一直希望获得批发牌照,同时也是为了减少中国成品油价格管控的风险,但是目前没有实质进展。
不过努北堂告诉新金融记者,虽然面临种种限制,但是公司会继续申请批发牌照,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加油站网络,“道达尔在全球130个国家开展了业务,每个国家的资源条件和监管规定都不太一样,所以我们必须要适应不同的环境才能成功。”
|
客户热线:010-85072204 传真:010-85072202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