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壹号网消息 与有望靠页岩气摆脱对原油进口依赖的美国不同,中国短期内仍难以戒除石油“饥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报告认为,中国明年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能源进口国。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十年,同样是对海外能源依存度越来越高的三十年,目前中国原油海外依赖度已经接近60%。
尽管大力拓展风电、光伏以及核能等新能源,但石油仍是除了煤炭以外中国最为仰赖的能源。在通向能源独立的道路上,中国仍然任重而道远。
作为中石化旗下华东沿海某炼厂的高管,李风(化名)每天除了管好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还总要关注一下中东的局势。
“每天上班一打开电脑首先就要看国际新闻,要是中东那边出什么岔子,我这就要揪心了。”李风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我们厂加工的原油都是从中东进口的,当地的一些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导致我们进口的原油出现差池。”
站在炼厂附近的港口,李风指着远处的几个原油装卸码头说:“从中东进口的原油就从这里上岸,然后通过这些从岸边连到炼厂的管道,让原油进入我们的加工生产车间。”
原油成本占到炼油成本的90%以上,因此,进口原油的价格直接影响到炼厂的利润。但是,原油的价格牢牢掌握在原油出口国手中,对李风所在的炼油企业来说,议价的能力微乎其微,“我们能做的主要还是改进自己工厂的技术和管理来控制成本。”他说。
李风所在的炼厂是中石化历史最悠久的炼厂之一,也是最赚钱的炼厂之一,它见证了中国进口原油从零到过半的过程。
在中石化内部,跟李风一样密切关注国际原油市场的人还有很多;为了鼓励炼厂采购到性价比最高的原油,中石化内部还会举行进口原油优秀企业的评选活动。另一个原油进口大户中石油,也在进口原油方面费尽周折,比如与原油出口国企业合资新建炼厂以保障油源。
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但相应的进口价格也较高。中国的原油进口量是如何一步步增加的,现在每年到底进口多少,这些原油是从哪些国家进口的,中国进口原油的价格又是如何成为最高的?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原油进口量仍将继续攀升,对外依存度将长期保持在六成左右;未来两三年内,中国可能就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而由于中国对原油定价影响力的缺失,原油进口价格仍将很难下降。
从0到60%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约为2.71亿吨,同比增长6.8%,对外依存度约58%,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等诸多机构预测,2013年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将突破60%。
自从中国于上世纪60年代发现了大庆油田,国内原油消费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基本上都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还一度向日本等国出口原油。
尽管在大庆油田之后陆续又发现了更多的油田,但消费的增长远远快于产量的增长。到1993年,中国由原油净出口国转身成为净进口国;彼时至今正好20年,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由0迅速上升至近60%。
对于原油进口飙升感受最大的莫过于国内最大的炼油企业中石化。中石化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坦言,中国进口的原油绝大部分都由中石化消化,目前公司外购原油量占比已经超过80%,负责采购原油的部门以及整个公司,都在想方设法地降低原油的进口成本,比如在国外建设仓储基地,组建自己的物流运输团队等。
中石化通过其控股的中石化冠德控股有限公司在全球收购、新建了多处石油仓储资产,希望提高其石油贸易、仓储能力、运输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加其在国际能源市场的话语权。
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一直力推的原油进口多元化近几年也有所改善。据卓创资讯统计,从2007年到2012年,中国进口原油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名单并未发生变化,前两位一直是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第五位一直是阿曼,此前第三的伊朗与此前第四位的俄罗斯,在2012年互相换了位置。前五位总共进口的数量占总数的比重从2007年的约60%下降到了2012年的约50%。
缺少定价话语权
对中国而言,除了原油进口数量令人担忧,由于缺少话语权所带来的高价风险也不容小觑。
从2006年到2012年,中东地区出口到亚洲主要参考的基准价格迪拜原油现货价格由61.5美元/桶提高至109.1美元/桶。相应的,中国进口原油的均价也由每桶约60美元提高至110美元左右。
去年,国际原油期货均价创下历史最高年水平,WTI原油均价为94.2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均价111.7美元/桶。有媒体报道称,去年中国进口原油的成本达到110.31美元/桶,进口原油总成本高达1.38万亿元,原油成为中国最大的单项进口商品。
卓创资讯分析师朱春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约一半的进口原油来自中东地区,因为只有中东地区才有稳定、充足的油源供应给中国。中东各国出口到中国的原油价格主要都是以迪拜价格为基准,再加上一定的升贴水。
中国以及日本、印度等亚洲地区进口的原油价格普遍高于欧美国家。至于其中的缘由,朱春凯表示,出口国牢牢掌握了定价权,他们认为中国需求量大,只能不断进口,所以定价偏高,中国企业进口原油的时候几乎没有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中国的原油进口主要参照英国北海Brent(布伦特)原油价格,布伦特2012年均价111.67美元/桶,而美国WTI原油2012年均价94.13美元/桶。照此计算,中国2012年进口原油均价较美国高17美元/桶。
2012年获得中石化内部进口原油优秀企业金牌的齐鲁石化负责人总结其国际原油采购秘诀是:“紧盯国际原油市场的变化情况,采购性价比相对较高的原油;跟总部相关部门及联合石化多加沟通,及时补充稀有油种、机会油种;根据原油价格变化情况,合理调整库存,尽可能降低原油采购成本。”
“所谓的采购技巧其实并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价格就摆在那里。中国企业降低炼油成本的方法只能从自身下手,比如根据进口原油的品质,相应地改进自己的技术装备。此外,还可以优化运输的距离和途径。”朱春凯说。
不过,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研究所副所长戴家权认为,中国进口原油没有定价权与进口的企业本身关系并不大。他说,原油定价权与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密切相关。北美和欧洲的国家进口原油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它们有自己的、有影响力的基准油价,即纽约的WTI和伦敦的布伦特基准价,而中国以及整个亚太地区都没有,所以难以获得定价权。
另外,由于国际原油绝大多数是以美元计价,所以美国在油价水平方面又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国现在金融衍生产品发展还不健全,人民币也还没有国际化,怎么可能在国际油价的制定方面有话语权呢?”戴家权说。
背离能源独立
中国的炼厂还在不断扩能,国内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对原油需求也仍然会持续增长;相反,美国这个目前世界上进口原油最多的国家,则因页岩气革命的成功,逐渐走向能源独立,正在逐渐减少对原油的需求。
欧佩克今年3月发布的预测报告称,中国原油进口至今年年末或将达到600万桶/日,中国将自2014年起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此外,BP集团公布的2013年版《BP2030世界能源展望》也认为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只是时间可能是在2017年。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虽然进口原油最多,但其出口成品油的数量也很大,成品油已成为美国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出口商品。中国目前只是较少量地出口成品油,绝大部分成品油仍然留在了国内消费。
业内人士几乎一致认为,中国的原油进口量短期内应该是只升不减。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日前在某论坛中表示,中国原油需求巨大,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9%。
预期进口量增加的同时,中国提升原油定价话语权的前景并不乐观。戴家权说,对于原油进口国来说,要获得定价话语权就要有自己有影响的原油期货基准价,日本、新加坡都推出了自己的原油期货产品,但在国际上几乎没什么影响力。“我国也在计划推出原油期货,未来前景现在还不好下定论,不过我个人对此是持比较悲观的态度。”
其实,中国油企已经在开始努力增大自己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了。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油气公司尼克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中了其所拥有的北海布伦特的资源。中海油希望以此加入到北海布伦特的定价模式中,逐步获得国际油价的发言权。
漫长的石油替代道路
尽管油价越来越高,石油消费的增长在放缓,但短期内,石油作为占比最大的一次能源的地位仍然难以撼动。
石油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可以替代石油的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快。业内人士认为,石油的确正在逐步被替代,但替代的道路还很漫长。
国内外多家机构和企业都对未来20年石油持续供应持乐观态度。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今年年初发布的报告指出,全球油气需求将在2040年前后分别达到47亿吨和5万亿立方米的峰值,之后产量将缓慢下降,届时石油产能将高于石油需求,世界石油将出现持续供过于求的宽松局面。
全球石油探明储量至今为止仍然在大幅增加。2013年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去年石油储量再度增长150亿桶,石油探明储量比10年前增长了26%。此外,去年全球石油产量的增速还是石油消费量增速的两倍。
道达尔集团科学发展部高级副总裁孟思德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达到石油峰值,全球的石油总量仍然在不断增加,当然,开采会有一个屋顶,但不意味着资源没有了,要看是否有新的技术去开发出来。
石油产量不断增加与非常规油气技术在常规油田开发的大范围应用密切相关,它显著提高了石油的采收率。据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测算,若采收率增加1个百分点,在现有油田中可多采出石油23亿吨。
对中国而言,2020年前国内的汽柴油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未来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将超过2.3亿辆(不含摩托车),届时汽油需求约为1.1亿吨,年均增长4.9%。柴油方面,2020年国内的柴油需求将增至2.2亿吨,年均增速4.2%。
石油被替代的时代何时到来,现在似乎还看不清楚,因为目前,替代能源还不能进行有经济价值的大规模生产。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曾经大放异彩,但近年来发展开始遇到一些阻碍。由于技术和成本没有获得重大突破,各国政府开始调整对新能源的政策,有的国家已经逐步减少补贴。另一方面,非常规资源开始大量补充常规油气。与替代能源相比,非常规资源的成本更低廉,效益更明显,吸引了大量投资。
此前备受追捧的一些新能源公司,比如光伏、风电行业的诸多明星企业近期纷纷走下神坛,不得不面临产能过剩、利润下滑,甚至破产重组的境地。而BP等一些传统石油企业在进军新能源行业后,后来也由于迟迟不能获得经济回报而选择退出。
世界能源论坛主席、美国纽约能源与水资源学院院长哈罗德日前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整个可再生能源行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就是成本高企,其成本普遍高于传统的化石能源,所以可再生能源现在还没有商业合理性。
对中国而言,新能源对石油消费的冲击暂未形成。“现在国内的石油供需矛盾已经得到缓解,新能源对石油的替代十分缓慢。”卓创资讯分析师朱春凯对本报记者说,必须是油价高到不能接受的时候,石油才可能被实质性地替代,但短期内油价应该仍然会处于稳定的区间。
不过,石油被替代的过程的确已经开始拉开帷幕。《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石油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占比连续13年下降,2012年下降至33%,为1965年以来的最低值。
|
客户热线:010-85072204 传真:010-85072202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358cd5735a43fc1ef04e4e5557e01e5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
//调用向左滚动 toleft("demo","demo1","demo2",30,"hehe123") //调用向右滚动 toright("demo0","demo11","demo22",20,"hehe1123") function $(id){return document.getElementById(id)} //向左滚动函数,demo包含demo1与demo2,speed是滚动速度,flag一个网页内有多个时设置为不同的任意字符。 //by 柳永法(yongfa365)'Blog www.yongfa365.com function toleft(demo,demo1,demo2,speed,flag){ demo=$(demo);demo1=$(demo1);demo2=$(demo2) demo2.innerHTML=demo1.innerHTML function Marquee(){ if(demo2.offsetWidth-demo.scrollLeft<=0){ demo.scrollLeft-=demo1.offsetWidth } else{ demo.scrollLeft++ } } flag=setInterval(Marquee,speed) demo.onmouseover=function(){clearInterval(flag);} demo.onmouseout=function(){flag=setInterval(Marquee,spe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