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8月底开始,陆续有消息称,国内LNG(液化天然气)进口资质审批权以及LNG接收站建设审批权有望在年底前下放至地方政府。
不过,早报记者近日从相关渠道获悉,国家发改委层面目前暂无下放LNG接收站审批权限的决定,商务部方面的LNG进口资质审批权下放也仍不现实。虽然近两年来LNG进口接收站向民企放开的趋势日渐明显,但更多民营资本大举进入LNG进口领域的时机或尚未成熟。
有知情人士向早报记者表示,国家能源局层面曾经就LNG进口接收站审批权下放一事拟定方案,不过这一方案由于遭遇了一定的阻力,最终无法成行。
进军LNG项目,被认为是民营资本参与油气上游的一大突破口。
“阻力太大”
业内热议LNG进口接收站建设审批权下放的背后,是国内天然气应用迅速铺开而国内油气资源相对贫乏的现实。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今年发布的《201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147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9%,其中进口天然气428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高达29%,逼近国际公认的30%的能源安全警戒线。
但目前实际正在参与LNG进口业务的企业并不多。一直以来,中国LNG进口接收站的建设权主要被控制在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手中。
面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的事实,单纯由三大石油央企垄断LNG接收的格局,已很难满足国内市场的现实需求。此前就有国家能源局官员指出,“允许一些有实力、有条件的社会资本进入应是大势所趋。”
油气领域已有松动迹象。今年5月15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称,商务部将取消对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对外合作合同的审批工作。8月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国家鼓励、支持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纳入统一规划的天然气基础设施。上述两份文件的出台,让观望LNG进口市场已久的民营企业看到了审批权限下放的信号。
尽管鼓励各渠道进口天然气似乎已成决策层共识,但具体到LNG接收站审批权下放一事,却一直迟迟未见动作。有知情人士对早报记者表示,此前国家能源局曾经有此计划,并已开始拟定方案,但后来这个事情黄掉了。
一位地方发展改革研究院人士也对早报记者称,“LNG接收站这么大的项目,国家发改委一直(把审批权)捏在手里面,已经好多年了,一直不愿意下放,怕下放了之后就乱了。相反,天然气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倒是鼓励下放的,而且也被国务院当作能源项目审批权下放的一个典范。现在做LNG接收站的,基本都是三大油,而且必须是三大油控股。像上海能够让申能控股的情况,非常少。”
尽管目前LNG进口和LNG加气站运营仍然亏损,但在消费需求两位数增长和天然气价格上涨预期之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正加速天然气全产业链布局,在上游争抢海外气源,下游“跑马圈地”LNG加气站,涉及资金投入将超万亿元。进入2013年之后,三大油海外抢气步伐进一步加快,进一步加大天然气进口。
因此,尽管国内不少民营企业看好未来LNG进口的广阔市场和盈利空间,但如果LNG审批权下放到地方政府,势必会引发民企与三大油之间的资源与市场争夺战,触动国有石油企业的利益。一位接近能源局的人士透露,“地方政府对这些(LNG进口)项目在审批上肯定是没有任何阻力的,但是国家发改委这边得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别的不说,就说三大油吧,就会有很大的阻力。”
目前的现状是,LNG进口资质审批还是要到商务部,进口接收站的审批也必须通过国家发改委。加上进口接收站关乎国家战略层面的建设,而且LNG进口大多是长约合同,审批过程依然非常严格。
LNG进口门槛高、风险大
尽管各大油企都看到了未来天然气发展的广阔市场空间,但LNG进口的生意并不好做。
公开材料显示,今年6月份全球LNG到岸价格中,中国以15.0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进口价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韩国的15.18美元和日本的15.08美元。2010年至2012年间,国内进口天然气价格上涨了68.6%,国内销价和进口成本倒挂现象日益严重。
根据中石油上半年业绩报告,其上半年销售进口LNG39.94亿立方米,亏损达116.31亿元。
此外,LNG接收站的项目资本高达上百亿,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技术难度高,这两大门槛就决定了LNG进口项目并非一般民营企业所能承担。有业内人士称,对天然气行业感兴趣的民营企业很多,但目前真正入行的都是有着多年LNG生产与分销经验、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民营企业。
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进口码头的建设权。“建接收站首先要选好港口,能够容纳大型LNG运输船停泊,否则就要做船之间的过驳操作了。”易贸集团研究中心研究员罗靖对早报记者说。
另外,由于LNG接收站从规划到最后建成时间跨度大,在此期间国家天然气市场和政策乃至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难以预料。罗靖表示,LNG接收站包括造价不菲的接收装置与储罐,有可能还包括再气化装置、管道或是运输成本高、风险大的槽车,因此一旦外部商业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可能损失惨重。“如美国曾在2006年之前大量修建LNG接收站,但页岩气革命之后,现在美国企业都在申请出口终端将过剩的页岩气运出去。对于企业而言,建站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并且深受国家天然气发展政策和国际天然气价格变动影响,整个环节风险巨大。”
由于目前国内接收站码头的建设资质一直掌握在三大油手里,民营企业即便能联系到气源,大多也只能通过三大油的LNG接收站,才能进入国内市场。虽然目前也有东莞九丰等民营资本建成的中转站,但这些中转站需通过小型LNG运输船从其他已有的大型LNG接收站进行接驳,因此并非严格意义上的LNG接收站和LNG进口。
一位天然气从业人士称,“九丰的气源是马来西亚LNG,以及中石油LNG项目。由于中海油在广东势力很强,九丰的市场很难做,基本就是价格倒挂。”从九丰等LNG转运站的生存现状中,不难窥见民营企业在LNG进口局势中面临的困境。
与石油进口资质不同的是,LNG进口资质不但要跨越中国国内的重重审批,还需要得到资源出口国的许可。尽管进口LNG的前提是拥有接收站,但LNG接收站获批的前提却是必须先落实海外气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大油在海外找资源都十分困难,缺乏国际采购网络的民营企业则更难打开局面。因此,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虽然在政策上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从获取海外资源到沿海接收,整个过程都存在着重重无形的壁垒。
突围者新奥、广汇
不过,目前民营企业已经在LNG接收站这一国资垄断的领域,砸开了几条裂缝。
今年3月7日,国家能源局向新奥集团(下称新奥)出具了《关于同意浙江舟山国际航运船舶液化天然气(LNG)加注站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函》(国能油气【2013】99号,下称“99号文”),允许新奥可以围绕这个项目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
这意味着新奥开展液化天然气进口、转口、贸易和分销业务获得国家发改委的认可,而这也是国内民营企业首次获准进入LNG进口领域。
位于新疆的广汇能源则有望成为另一家获得LNG接收站建设和进口权的民营企业。通过与壳牌的合作,广汇能源解决了国外气源问题。
新奥和广汇能源两家公司取得的突破,被业界寄予“彻底打破LNG接收站建设和LNG进口被三大国有石油巨头垄断”的厚望,国内民企纷纷加快了进口天然气板块的业务布局,希望从中分食更大的蛋糕。
有消息人士称,目前新奥的舟山LNG项目只剩最后几个环节没打通,路条已经拿到,供气合同也已锁定,商务部的进出口许可也应该问题不大。
据介绍,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总投资约50亿元,将建成国内首座民营企业国际远洋船舶LNG加注站,年接收能力达300万吨,预计一期可于2016年3月投入使用。
新奥集团副总裁赵义峰透露,新奥已经与加拿大一家公司签署了LNG长期采购框架合同,拥有后者200万吨LNG出口配额100%的销售权,而且“进口价格在国内市场很有竞争力”。
由于LNG接收站项目投资巨大,是必须由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才能启动的项目。在国家发改委受理项目审核材料前,承建企业不但要准备好项目规划等一系列文件,而且需要将这个项目提前加入国家整体战略规划中。
而新奥的舟山LNG项目既不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更不在石油央企拟定的LNG接收站建设选址的候选名单内。有知情人士称,“如果按照常规的审批程序,今年舟山LNG项目根本不会拿到路条(99号文),所有的筹备工作也就无从谈起。”
前述接近能源局的人士称,“新奥拿到这个项目,是承诺他们的LNG不上陆,只做国际航运的LNG加注和舟山群岛的居民供气。不会上陆和三大油抢用户,这样才批下来的。”
该人士透露,“新奥能够拿下(舟山LNG项目),还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他们和加拿大先谈下了气源,价格也比较划算。现在即使是三大油,在签LNG合同的时候,也得经过发改委审批,如果发改委觉得价格太贵,就不会批。现在,新奥能够谈下一个价格靠谱的气源,新增了供应,发改委不批,也就没有道理了。”
可查资料显示,2005年后,国际油价一路飙升,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价格高度联动的LNG国际价格飞涨。此时新奥却另辟蹊径,入股拥有200万吨/年出口配额的加拿大公司,获得了价格较为低廉的气源。该加拿大公司的LNG出口价格与纽约商品交易所天然气期货价格挂钩,与油价波动关系并不紧密。
多重掣肘下的“捡漏”
民营企业建造LNG接收站,只能是捡三大油的漏。2010年前后,新奥曾在浙江温州申请建设LNG进口码头,但由于与中石化在LNG进口码头的布局上存在冲突,最终未能获国家发改委的审批。
与新奥的情况类似,最初广汇的气源均来自三大油,而随着上游气源供应收紧、价格抬升,两家企业开始谋划将触角延伸到国际市场,以化解制约公司长远发展的瓶颈。
今年5月31日,广汇能源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广汇能源综合物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壳牌(中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壳牌有意在公司“南通港吕四港区广汇能源液化天然气分销转运站”(下称启东LNG项目)工程项目二期已具备LNG进口条件后参与项目运营的合作。
但据前述接近能源局的人士透露,“广汇一开始要做LNG接收站这块,国家发改委是不敢批的,觉得自己担不起这个责任,于是就给广汇提了建议,让广汇找地方政府先批,他们批了之后,发改委再批。地方政府当然很乐意了,于是这个项目就采用这种曲线的方式拿下了。”据悉,正是这一过程促使相关部委开始酝酿将LNG审批权下放给地方政府之事。
据介绍,广汇的启东LNG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设计能力为每年60万吨,主要为LNG存储与转运;二期设计能力为每年150万吨,具备LNG进口接卸能力;三期设计能力为每年350万吨,具备气化管输系统设施与管道外输能力。目前项目一期已取得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和江苏省能源局的原则性同意,并将在年内开始建设。
新奥、广汇在LNG进口项目上的突破,无疑大大提振了国内民营企业到国际上采购天然气资源的信心。据悉,除这两家企业外,急于突破资源瓶颈束缚的深圳能源、中国燃气等并不拥有上游油气资源的燃气分销企业,也在想方设法谋划扩大资源采购渠道。
但从新奥与广汇LNG项目获批的全过程来看,这样的例子并不能为国内民营资本大举进入LNG进口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或可资借鉴的经验。对于大多数国内民营企业而言,要想加入激烈的LNG进口市场竞争,与三大油“抢食”,依然存在多重掣肘。
客户热线:010-85072204 传真:010-85072202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358cd5735a43fc1ef04e4e5557e01e5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
//调用向左滚动 toleft("demo","demo1","demo2",30,"hehe123") //调用向右滚动 toright("demo0","demo11","demo22",20,"hehe1123") function $(id){return document.getElementById(id)} //向左滚动函数,demo包含demo1与demo2,speed是滚动速度,flag一个网页内有多个时设置为不同的任意字符。 //by 柳永法(yongfa365)'Blog www.yongfa365.com function toleft(demo,demo1,demo2,speed,flag){ demo=$(demo);demo1=$(demo1);demo2=$(demo2) demo2.innerHTML=demo1.innerHTML function Marquee(){ if(demo2.offsetWidth-demo.scrollLeft<=0){ demo.scrollLeft-=demo1.offsetWidth } else{ demo.scrollLeft++ } } flag=setInterval(Marquee,speed) demo.onmouseover=function(){clearInterval(flag);} demo.onmouseout=function(){flag=setInterval(Marquee,spe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