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壹号网讯 鄂尔多斯油气盆地是我国第二个大型含油气盆地,也是我国最早发现石油的地方。在油气勘探理论指导下,勘探家于上世纪70年代发现探明了一大批大中型油田。80年代至20世纪初又发现探明了世纪级大气田。这样我国上有中生代的石油,下有古生代的天然气,为建设“西部大庆”奠定了基础。
勘探实践表明,含油气盆地有它们的个性,但油气藏的形成有它们的共性。共性要求盆地首先要有良好的“生储盖”条件,而生储又是最基本的条件。我国的油气勘探经验证明,“生、储、盖、运、圈、保”是油气藏形成的经典理论。比如鄂尔多斯盆地,具有大面积生油、大面积储油的基本特点,为形成油气藏系列奠定了基础。
油气生成于富含有机质的泥质岩、石灰岩和煤系地层。有机质在适宜温度压力下,在地层中转化为烃类,层内产生异常压力促使烃类向储层中运移与聚集。当压力平衡后,生层中还有少量的烃类残留。储集层类型比较多,以碎屑岩、碳酸盐岩形成的孔隙性、裂缝-溶孔型为主,它们是烃类运移聚集的有利场所。运移到储层中的油气与残留在生层中的油气,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油气层。经过运移聚集的油气层,无疑是勘探家寻找的目标。残留在生层中的油气,在特定的条件下可列为资源的补充,并非是一种新的发现,更不是一场所谓的“页岩气革命”。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勘探家想在河套盆地发现中新生代的油气,投入了一定的地震与探井工作,得到的结果却是未获得工业油流,为什么呢?我们观察了取心井的岩心,对生储层进行了沉积相与地化分析,认为不是缺乏储集层,而是烃类成熟度差,生油岩厚度小。总之,结论是生油条件差。
上世纪90年代末,鄂尔多斯盆地盛传“鄂尔多斯盆地深盆气论”,言下之意即该盆地具有满盆气。几年后,“鄂尔多斯盆地深盆气论”被年轻的地质家们否定。这表明国外的经验受它特定的地质条件的影响,引进时一定要加以分析。美国人攻克页岩气已有30年历史,如果说是新发现的资源领域,那谁来生油?如果说是无机论,那油气又为什么会运移到低孔、低渗的页岩中而不向优质储层中聚集呢?美国某公司的实践也回答了此问题:产自页岩中的气产量低、气井寿命短、投入高,只有用先进的开采技术才能实现效益开发。
我们并不认为“页岩气论”撼动了传统的有机学说。它立足于自生自储理论,而没有考虑有机质在泥岩中转化成烃类之后异常高压促使烃类运移论。建国几十年来,我国的地质家一直遵照油气生成论、油气运移论,指导着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勘探与开发。
我国是一个多含油气盆地的大国,近年来的勘探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尽管东西部勘探开发已有年岁,但随着石油科技的发展前景依然美好,深化的领域依旧广阔。例如鄂尔多斯,“九五”之后储量大幅增长,油气产量将成为“西部大庆”;我国第一个大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正处在持续发展阶段;辽阔的海疆油气勘探还处在初期阶段。尤其是青藏铁路的贯通,开辟了一个不同的地质时代,众多油气盆地将成为年轻的勘探家们大显身手的宝地。
|
客户热线:010-85072204 传真:010-85072202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358cd5735a43fc1ef04e4e5557e01e5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
//调用向左滚动 toleft("demo","demo1","demo2",30,"hehe123") //调用向右滚动 toright("demo0","demo11","demo22",20,"hehe1123") function $(id){return document.getElementById(id)} //向左滚动函数,demo包含demo1与demo2,speed是滚动速度,flag一个网页内有多个时设置为不同的任意字符。 //by 柳永法(yongfa365)'Blog www.yongfa365.com function toleft(demo,demo1,demo2,speed,flag){ demo=$(demo);demo1=$(demo1);demo2=$(demo2) demo2.innerHTML=demo1.innerHTML function Marquee(){ if(demo2.offsetWidth-demo.scrollLeft<=0){ demo.scrollLeft-=demo1.offsetWidth } else{ demo.scrollLeft++ } } flag=setInterval(Marquee,speed) demo.onmouseover=function(){clearInterval(flag);} demo.onmouseout=function(){flag=setInterval(Marquee,spe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