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播不停:

"油改"真容将揭面纱 油服装备业2014年有利可图  |   国际石油巨头在欧洲加油站市场份额下降至32%  |   中石油拆分传言现四版本 业内称未纳入中央讨论  |   纽约原油期货周一跌1% 回到100美元关口以下  |   明年全球原油供应不乐观油价上行压力较大  |   中国加快开发页岩气有战略意义已迫在眉睫  |   明起执行国四标准部分地区油价将涨两毛多  |   上海造船基地天然气泄漏引发爆炸 致2死2伤  |   哈油气部长指出2013年哈油气领域6件大事  |   土耳其:黄金换石油藏高额利润滋生腐败  |  
您的位置: 首页 >  能源观察

2013年国际油气大事回眸

来源:中国石油报     责编:安润     发布时间:2013-12-31
  • 分享到:

2013年的国际石油市场,“页岩气革命”继续推动世界能源格局变革,进一步影响地缘政治,催生了亚洲天然气溢价、俄罗斯能源向东看,以及美国化工业、制造业和整体经济的复苏等众多事件。与此同时,国际石油市场本身的突发事件也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本期我们选取2013年国际石油界10件大事,在业界专家引导下与读者一起回味这暗流汹涌的365天。

1 “页岩气革命”

持续影响能源格局

2013年,美国继续着神话般的“页岩气革命”。2013年,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认为,世界范围(美国和另外41个国家)的页岩气储量为7299万亿立方英尺(1立方英尺=0.0283168立方米)。2012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已达2480亿立方米。估计到本世纪30年代,页岩气将占到美国天然气产量的50%以上。

今天的美国已不需要进口任何LNG,每年因此省下1000亿美元进口费用。按当前价格计算,美国石油产量增加也减少了1000亿美元进口费用。此外,这场非常规能源革命还支持了200多万个工作岗位。

其对全球影响也很巨大,大部分全球新LNG产能都在美国。如今,美国市场上充斥着廉价的国产天然气,其中,一部分LNG出口至欧洲,给俄罗斯和挪威等传统出口国带来了意料之外的竞争。

延伸阅读:

“页岩气革命”刺激了美国制造业复苏。化工厂和钢铁厂等能源密集型企业的能源成本一般占到总成本的10%以上。如果能让天然气价格降低到全球能源成本的1/3,这会让很多美国企业有动力将工厂从海外搬回美国,在原材料的运输、包装、分配领域创造更多工作岗位。

与此同时,传统油气出口国收益大幅下跌,地缘政治实力遭到削弱。长期看,包括沙特、委内瑞拉在内的主要欧佩克国家中长期石油出口价可能会下降,伊朗从事能源外交的能力被削弱,美国将会在决定全球能源供应和价格方面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到2040年,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市场所占的份额可能会从2009年的27%下跌到13%,从而使得欧洲减少对俄的依赖,将关注点更多转向美国。

2 页岩油助力美国

成全球最大石油供应国

根据美国能源顾问公司PIRA数据,2013年,美国已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这是页岩油革命带动美国石油业的最新里程碑。

PIRA10月15日公布,包括液化天然气和生物燃料在内,美国的液态油日产自2009年以来激增320万桶,因页岩油产出大增引发史上第二大产油高潮。PIRA预测,美国液态油日产出2013年应有1210万桶,超越去年的首位石油供应国沙特。PIRA对液态油的定义范围广泛,包括原油、凝析油、天然气液和生物燃料等。若单以原油日产量计算,美国仍落后沙特和俄罗斯300万桶。

新数据显示,美国11月份石油日产量创25年来新高,平均日产量增加到了800多万桶。

延伸阅读:

国际能源署10月16日表示,到2020年美国有望成为全球能效最高的发达国家之一。国际能源署称,根据预测,到2020年美国可能会建立起全球最广泛的家用电器与设备强制能效标准体系、全球最大的能源服务产业以及与欧盟和日本相当的汽车能效标准。

能效政策和项目的开展将使美国在2020年节约近3000万亿瓦时的能源,而2011年节约的能源还不到1000万亿瓦时,再加上美国国内石油产量的飙升,到2020年美国石油进口量有望减少近一半。

3 国际天然气市场

形成“亚洲溢价”

2013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大幅增长后,亚洲市场气价远远高于北美和欧洲,形成了天然气市场的“亚洲溢价”。由于页岩气产量大幅增长,北美地区天然气价格明显下降。特别是2010年以来,原本趋同的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出现区域市场价格相对独立的特征。美洲地区、欧洲地区及亚太地区世界三大天然气市场价格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亚洲溢价”尤为突出。

以今年10月的价格为例,美国天然气现货价约3.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欧洲天然气现货价与液化天然气价格几乎持平,为11至1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亚洲的液化天然气价格则高达1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延伸阅读:

所谓“溢价”,是比正常竞争条件下所确定的市场价格高出的价格。“亚洲溢价”之所以形成,主要原因在于亚洲液化天然气定价大多与石油挂钩,随着石油价格在波动中不断攀高,带动亚洲天然气价格也随之上涨。天然气市场“亚洲溢价”折射出亚洲天然气进口国在国际天然气定价权中缺乏话语权的现状。

4 巴西里贝拉油田

产量共享模式招标

12月2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巴西总统罗塞夫主持了里贝拉深海油田开采合同的签字仪式。今年10月21日,在巴西政府组织的招标活动中,由巴西石油公司、荷兰壳牌、法国道达尔以及中石油中海油组成的国际财团作为唯一投标方中标,获得了有效期为35年的开采权。其中,中国石油中海油各占有10%的股权。据估算,里贝拉油田可采量为80亿至120亿桶,为本世纪勘探发现之最。合同规定勘探期限4年,开发期限为35年,签约定金为150亿雷亚尔(约合60亿美元)。

延伸阅读:

这是巴西第一次采用产量共享模式,替代以往的租借地模式。产量共享模式是指甲方设定一个产量目标,超过目标部分双方分成。这意味着愿意向政府出让最多利润的石油公司将会获得这一区块。长期以来,拉美地区的油气资源一直由美国的跨国公司掌握。拉美国家政治精英也热衷于与美欧能源跨国公司合作。随着拉美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增加,尤其在经历近20年的经济发展后,掌握本国能源能源市场多样化已经成为拉美多国政府战略决策的基础考量。

5 中国石油消费递增

能源需求逐年增长

路透社10月13日报道,美国能源信息局近日发表报告称,数十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使中国在2013年9月坐上了油气进口领域的头把交椅。

报道称,美国政府估算,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在中国能源需求持续增加的同时,页岩油革命导致美国原油进口量显著下降。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报告显示,9月美国日均石油消费与国内产量差额为每天624万桶,同期中国的差额为每天630万桶。

过去5年里,美国的原油消费量下降了约4%,今年降至每天1870万桶,主要原因是汽车燃油经济性上升,和美国减少了对车辆使用。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对于能源的需求也逐年增加。截至2012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达36.2亿吨标准煤,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延伸阅读:

这样的变化很可能会进一步巩固中国在石油市场的地位,而东亚地区也在全球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2013年年初以来,中国对海外油气供给越来越强的依赖已导致从一些中东国家的原油进口量同比跃升30%以上。依赖性增强意味着中国必须在中东等地的国际安全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6 俄乌“斗气”连续剧

动辄断“气”斗而不散

2013年俄乌“斗气”剧继续上演。10月底,俄罗斯对乌克兰拖欠天然气费用公开表示不满,并呼吁尽快清还。11月8日,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完全停止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购买天然气。经过一星期“斗气”之后,乌克兰11月15日重新按现行合同从俄购气。事件虽暂告一段落,背后隐藏的深层次政治矛盾却未完全解决。

俄乌天然气争端由来已久。两国2009年1月初曾因天然气供应价格、过境费用和债务偿还等问题爆发争执,俄罗斯停止对乌供气,并一度中断经乌向欧洲的供气。

延伸阅读:

俄乌天然气争端始于乌克兰2004年爆发“橙色革命”。“橙色革命”后,乌克兰开始奉行“脱俄亲欧”政策,俄乌关系恶化。2005年12月,俄罗斯要求乌克兰以市场价格从俄购买天然气。然而,2010年2月亚努科维奇当选乌克兰总统后,修改前任亲西方政策,俄乌关系迅速回暖。分析人士指出,俄乌元首今年7月底共同出席两国联合海上阅兵,显示双方政治互信重回高水平,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对于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既定选择,俄方或将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与乌克兰进行合作。

就本次“断气”事件而言,乌克兰的算盘更多与经济利益相关。但可以预见,两国显然不愿为早有定论的“方向之争”付出过多的经济代价。

7 中俄能源合作

重大进展成就“突破年”

2013年,中俄能源合作获重大进展,成为中俄能源合作的“突破年”。中俄双方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能、核电站、水电站等多个领域均达成合作意向并解决了许多之前积压的问题。石油方面,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将在未来10年内每年向中国增加供油1000万吨。今年10月18日中国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就共同开发东西伯利亚油气田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建立了合资公司。天然气方面,中国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就“东线”供气合作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延伸阅读:

从经济角度来说,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符合双方利益,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可能性和可行性。但是对于能源合作这种涉及利益巨大、持续时间漫长、双方风险极高的特殊经济活动,经济考虑必须在结合安全分析的前提下,与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紧密交织,最终取决于政治博弈。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能源合作将在近期重大突破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在长期则受到两国力量对比和战略目标变化的影响而随之做出调整。

8 墨西哥石油改革

市场化加速仍有风险

12月13日,墨西哥国会通过结束长达75年的国家石油专卖法案,预计将带来一年高达200亿美元的额外投资。这项法案允许如埃克森美孚公司和雪佛龙公司等石油公司开发仅次于北极圈的世界上最大未开发的原油区。这是墨西哥自北美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Trade Agreement)签署以来最重要的经济改革法案。

支持者说,这项改革能促使墨西哥跻入世界五大原油出口国之列,但反对人士说,此举将把资源财富送给外国投资者。墨西哥披索闻声升值。

延伸阅读:

这项改革每年可以带来多达15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和增加0.5个百分点的潜在经济成长。由于私人资本不再被拒之门外,墨西哥即将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石油投资市场,随之而来的将是整个北美地区石油产量的“井喷”,全球供应都将受到直接影响。有人预测,墨西哥2025年可实现产量增长100万桶的目标。不过,尽管石油改革法案得以通过,但墨西哥国内反对声音依然强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外国公司要进入墨西哥石油市场恐怕不会一帆风顺。

9 南苏丹冲突形势

直接影响石油市场

独立不久的南苏丹在新年到来之前陷入内战边缘。支持现任总统基尔的政府军和支持前副总统马沙尔的反政府武装在全国展开了激烈的军事冲突。

据南苏丹通讯社日前报道,反政府武装已经控制了北部盛产石油的上尼罗河州首府马拉卡勒,而政府军刚刚夺回了另一石油重镇琼莱州的首府博尔。

12月15日以来,南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军之间的武装冲突已蔓延至一半以上国土,造成至少上千人死亡,约4.5万至10万人沦为难民。冲突还影响到北部地区的石油生产,致使石油日产量减少至45万桶左右。

延伸阅读:

导致南苏丹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复杂而难以调和的部族政治分歧。南苏丹1000万人口中约有60个部族,现任总统基尔来自最大的部族丁卡族,而前副总统马沙尔来自第二大部族努维尔族。两大部族自20世纪初就开始争夺该地区的主导权,发生过多次大规模冲突。为了摆脱北苏丹的统治,双方也曾化干戈为玉帛。但2011年南苏丹独立后,随着大量国际援助和石油美元的涌入,双方在利益分配上的分歧和矛盾日益突出。

在南苏丹目前日产25万桶原油中,有17万桶产自上尼罗州,其余8万桶来自团结州。根据南苏丹石油部的总体安排,中国石油已关闭了边远地区一些油田,中方员工也已停止作业,按照预定的应急计划撤离到苏丹。

10 东非“气”资源庞大

吸引全球关注目光

2013年,东非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正吸引着外界关注。坦桑尼亚、莫桑比克两国近海陆续发现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天然气田,预计将于2015年后逐步对外出口液化天然气。庞大的资源储藏量、较低的开发成本以及便利的地理位置是东非天然气资源的重要优势。欧美大型资源企业占得先机,主导了东非相关海域的资源开发,亚洲企业也在近期积极获得了部分开发权益。

延伸阅读:

东非沿海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大沉积盆地,分别是肯尼亚的拉姆盆地(Lamu Basin),坦桑尼亚的坦桑尼亚盆地,横跨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的鲁伍马盆地(Rovuma Basin),以及莫桑比克境内的莫桑比克盆地,其中,Rovuma盆地最受关注。由于东非的天然气资源十分便宜,发展下游液化天然气产业(LNG)利润丰厚。不过,东非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匮乏,存在地缘政治风险。

石油壹号网
http://weibo.com/oilone/
本期调查 热词石油行业 页岩气| 加油站|

石油行业到底该不该破除垄断引入民资?


正方:石油垄断造成的后果,不是不愿意做石油,而是不敢做石油。怕国家垄断,怕国家政[全文]
1219人
1061人

反方:中国如果石油行业完全放开民营企业亏不起,要求产品大涨价,用户又承受不起,反[全文]
客户热线:010-85072204 传真:010-85072202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358cd5735a43fc1ef04e4e5557e01e5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调用向左滚动 toleft("demo","demo1","demo2",30,"hehe123") //调用向右滚动 toright("demo0","demo11","demo22",20,"hehe1123") function $(id){return document.getElementById(id)} //向左滚动函数,demo包含demo1与demo2,speed是滚动速度,flag一个网页内有多个时设置为不同的任意字符。 //by 柳永法(yongfa365)'Blog www.yongfa365.com function toleft(demo,demo1,demo2,speed,flag){ demo=$(demo);demo1=$(demo1);demo2=$(demo2) demo2.innerHTML=demo1.innerHTML function Marquee(){ if(demo2.offsetWidth-demo.scrollLeft<=0){ demo.scrollLeft-=demo1.offsetWidth } else{ demo.scrollLeft++ } } flag=setInterval(Marquee,speed) demo.onmouseover=function(){clearInterval(flag);} demo.onmouseout=function(){flag=setInterval(Marquee,spe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