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壹号网消息 西方油气产业巨头正垂涎欲滴地盯着一块“大肥肉”:伊朗大规模石油储备。该国石油产业有望在48小时之后对全世界打开大门。
当前,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中国、俄罗斯和德国)与伊朗就放弃核武器问题正在举行谈判。谈判双方设定的达成框架协议的最后期限为今日(3月31日)。
一旦伊朗核协议达成,原油出口制裁被取消,英国石油公司BP、荷兰皇家壳牌等全球油气产业巨头将重返伊朗,这是他们难得一遇的发财良机。
伊朗拥有全球1/10的原油储备,仅次于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和加拿大,是中东潜在的最大产油国之一。同时,这个中东国家还是仅次于俄罗斯的全球第二大天然气储备大国。
自1908年发现大规模能源储备以来,伊朗的历史就与政变和动乱交织在一起。而全球能源巨头的身影更是不时闪现其中。
曾在1993年-2004年作为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Kuwait Petroleum Corp.)石油顾问的Nader Sultan对彭博新闻社表示:“看看石油公司们的发展史,那几乎就是伊朗的历史。”
伊朗也需要西方资本的支持。彭博新闻社文章称,这个长期动荡的国家需要国际投资和技术来提高油气产量。上世纪的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朗战争)令该国油气产业元气大伤。离开西方的支持,伊朗不太可能靠自身来建设和发展液化天然气(LNG)。
曾经参与设计对伊朗制裁措施的前白宫石油官员Jason Bordoff认为,伊朗需要500-100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来提振产出。
自从1979年爆发伊斯兰革命之后,退位国际原油供应大国的伊朗在上世纪90年代初试图重新吸引外国石油公司返回本国。但开局并不顺利。伊朗与康菲石油(Conoco)在1995年达成的10亿美元投资协议几乎立即被白宫施压。随后,伊朗转而与道达尔和壳牌等欧洲能源巨头签署合作协议。
伊朗与国外能源公司签署的协议被业内称作“回购”协议,其将对方置于短期作业承包商的地位。尽管国外公司有所抱怨,但这些期限为五年至七年的合作协议并未给伊朗带来理想的回报。受种种因素限制,伊朗油气产业仍面临巨大挑战。该国日均石油产出为280万桶,远不及十多年前的450万桶水平,更比不上1974年600万桶的峰值。该国大型油田已经运转了半个世纪之久,急需修复,国际能源署近期这样表示。
客户热线:010-85072204 传真:010-85072202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