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壹号网讯 预计年产6.2亿吨 居世界首位
我国粉煤灰产多用少亟待开发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亚洲粉煤灰大会上获悉,作为煤炭大国,我国的粉煤灰产量一直居高不下,今年预计达到6.2亿吨。巨量堆放的粉煤灰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资源浪费。但开发利用这一“城市矿产”面临着市场、技术等难题,亟须政府、企业加以重视,广辟利用领域,加大开发力度,发展循环利用。
产量逐年增加 利用率提高缓慢
粉煤灰是指燃煤电厂以及煤矸石、煤泥资源综合利用电厂锅炉烟气经过除尘器收集后获得的细小飞灰和炉渣。粉煤灰的产生量很大,通常每消耗2吨煤就会产生1吨粉煤灰。
近年来,我国粉煤灰产量逐年增加。在此次亚洲粉煤灰大会上,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教授崔源声介绍说,电力行业是粉煤灰的产生大户。从2002年起,我国火力装电机组呈现爆炸式增长,粉煤灰产生量也急剧增加。从2001年的1.54亿吨增加2013年的5.8亿吨,增长了3.1倍。“预计今年全国粉煤灰的产量达6.2亿吨,居世界首位。”
从环境角度看,大量堆放的粉煤灰不仅浪费土地,而且会对土壤、大气等造成严重污染,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但从循环利用角度来看,粉煤灰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矿产”。据悉,粉煤灰可以广泛用于城市建筑、道路工程、生态回填、农业等领域。尤其是高铝粉煤灰,国家能源高铝煤炭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孙俊民表示,在内蒙古中西部、山西北部等地积存的高铝粉煤灰总量已经超过1亿吨,而且每年还在以约2500万吨的幅度增长。“这些粉煤灰的氧化铝含量在40%到50%之间,可以极大地弥补我国铝资源的不足。”
然而,面对日益丰富的“城市矿产”,我国的利用率并不高。崔源声介绍说,自2007年到2013年的7年间,我国粉煤灰的开发利用率一直在67%至69%之间徘徊,即使今年预计达到70%左右,也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据介绍,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粉煤灰利用率大都超过了80%,日本甚至达到98%以上。
粉煤灰开发面临三大难题
与会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在粉煤灰开发过程中主要面临市场、技术、区域不平衡三大难题。
第一,全国粉煤灰的市场销量出现下滑。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工作人员吴小缓介绍说,受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影响,我国建材行业市场下滑严重。今年上半年时,水泥产量同比下降5.3%,墙材行业规模以下砖瓦、加气和砌砖企业产量同比下降20%至30%,混凝土及部分水泥制品产量增速也大幅下降。“作为粉煤灰最主要的利用领域,建材行业的不景气直接造成粉煤灰市场需求下降。”
第二,粉煤灰开发的技术瓶颈需打破。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副秘书长王书文认为,粉煤灰开发的根本问题在于技术上还不够成熟。以目前国内提取氧化铝技术最好的内蒙古大唐国际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虽然已经实现商业化,但其技术仍有缺陷,提取氧化铝后会产生大量废渣,“消耗一吨粉煤灰就会产生六七吨的废渣,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得不偿失。”
第三,粉煤灰产、用区域分布严重不平衡。据悉,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大城市是粉煤灰使用大户,当地粉煤灰已经被完全消化利用,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内陆煤电产区则是产生大户,利用率很低、堆存量很大。而且,粉煤灰长距离运输非常不经济划算,这也导致产用两区无法互通有无。“‘十三五’期间内陆煤电产区的粉煤灰还将翻番,这一问题将更加严重。”崔源声说。
多渠道立体开发“城市矿产”
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无论是从环境保护角度还是资源循环利用角度考虑,必须加大力度开发粉煤灰这一“城市矿产”。
首先,扩大粉煤灰利用领域、提高附加值,重点解决煤电集中区的粉煤灰问题。崔源声介绍说,目前我国的粉煤灰利用渠道有粉煤灰细磨、水泥生产、新型墙材、被动房建设、提取有价值元素等10余种。煤电集中区应该将这些利用渠道充分利用起来,同时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运输半径,尽量消化日益增多的粉煤灰。
其次,孙俊民建议,加大技术开发的科研投入,运用项目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调动企业的技术研发积极性。比如,以高铝粉煤灰生产氧化铝等产品是新技术,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周期长、投入大,起步期需要扶持。
还有专家建议,重点突破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利用技术。这一技术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低污染的清洁燃烧技术,目前劣质煤大多采用这一技术发电。但由于其炉内温度较低,加之添加石灰石粉胶硫,产生的粉煤灰在应用过程中不稳定,产生假凝、开裂等一系列问题。专家认为必须组织技术攻关,克服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利用难题,为粉煤灰利用扫除障碍。
再次,要有保护粉煤灰这一“城市矿产”的意识。王书文认为,技术成熟之前,要对粉煤灰特别是高铝粉煤灰进行保护性储存。在山西、内蒙古和宁夏等地,当地所产的高铝粉煤灰往往和普通粉煤灰混在一起堆放,甚至和煤矸石、城市垃圾放在一块。“这增加了今后开发利用难度,也造成了高铝粉煤灰的巨大浪费。”
客户热线:010-83686528 传真:010-83686528-8003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