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壹号网消息: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标志着“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战略部署正式付诸实践。《意见》明确提出,立足资源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通过竞争等方式出让页岩气探矿权,建设四川长宁—威远、滇黔北、重庆涪陵等国家级页岩气综合开发示范区。作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高端型新兴产业,四川页岩气产业被赋予厚望。
国土资源部油气研究中心发布的页岩气研究成果显示,中国页岩气预估地质资源总量为134万亿立方米,其中四川有28万亿立方米,占比达20%以上,居全国第一。而宜宾初步勘测出的页岩气资源总量,也位居川南地区乃至全川之首,成为页岩气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
自2007年中石油介入宜宾市珙县上罗镇页岩气井勘探开发起,页岩气在宜宾的发展成为必然之势,前景被很多人看好。2014年4月18日,随着宁201-h1井员工打开外输球闸,我国首条页岩气外输管线——长宁地区页岩气试采干线正式投入运行,宜宾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个用上页岩气的城市。
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决策相呼应,页岩气成为大自然馈赠给宜宾的最好礼物,它的“出世”恰逢其时,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或将成为“新常态”下带动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
动力之一:推动高端专业技术革新
页岩气的勘探开采,是我国现代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虽然起步时间靠后、经验少、差距较大,但我们后起勃发,在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在珙县—兴文区块,采用的页岩气“甜点”预测软件以及双钻机钻井、拉链式压裂的工厂化作业方式,都在勘查开发中取得明显成效,为中国页岩气开发做出了示范作用。因为相关产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使得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水平井成本不断下降、施工周期不断缩短,国产化设备及配套技术领域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但科技的进步并不能止步。综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式,我们迫切需要将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作为扬帆之舵,建立一套成熟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页岩气开发模式,形成页岩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体系,推动页岩气工程技术与配套设备的发展。并借页岩气发力,设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鼓励各行业将技术往“高、精、尖”发展,推动高端专业技术革新,让中国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动力之二: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升级
动力之三:有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
自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入常态化后,与之相关的产业也正在悄然兴起。
从产业链来看,页岩气产业涉及上游勘探设计开发、中游钻井采气和下游储运、新产品开发等方方面面。其中不但涵盖装备制造、建材、运输等多个传统产业,也包括高载能产业、蓄能产业、新能源产业等许多初出茅庐的新兴产业,这一系列产业链的重新组合排序,必然会使页岩气相关产业遭受到优胜劣汰的双向选择。传统产业会升级改造、调整结构,主动适应新的内外部环境;新兴产业也将精准定位,充分挖掘市场潜力,逐渐壮大。在无形之中,页岩气将带动链条上的相关产业洗牌整肃,找准转型升级的发力点,并用新成果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而页岩气开采带来的廉价天然气也将解决企业耗能问题,有助于电力、交通以及化工等行业的增长和产业升级。
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空气质量问题。这归根于中国能源消耗结构还处于不合理状态,高能耗、高污染的煤占约70%的比重,新能源以及天然气的占比微乎其微。
与传统的煤和石油相比,页岩气的优势显而易见。它的开采比石油环保,且本身不含硫、不含一氧化碳、更清洁、更节能、更低价,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少,造成温室效应较低。不但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城市燃气事业、交通工具,还能用于发电,是缓解能源紧缺、促进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作为清洁能源,页岩气的推广普及运用是未来发展趋势,将在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使用节能技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动力之四: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
长江流域在国家能源战略部署中举足轻重。西气东输二、三、四线的建设发展,将给长江流域天然气发展带来空前机遇,包括页岩气在内的新能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宜宾地区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储量丰富,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稳定产气。以宜宾珙县产气量为例,按照约14亿立方米/年的最低值计算,宜宾所拥有的超2万亿立方米的页岩气,足够开采1400多年。
在传统化石燃料市场已经基本定型时,清洁有效并具有庞大储量的的新资源将成为日后抢占市场的最优途径。接下来,页岩气的发展将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逐步由以燃煤为主转型升级为以燃气为主,能源结构得到强力优化。
作为全球石油消费大国的美国,已经成功地开发利用了页岩气,使之成为了石油的替代能源,从中可以看出页岩气作用不可小觑。开发利用好页岩气对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它将优化沿江经济产业格局,带领各大产业强势登陆长江经济带。
|
客户热线:010-83686528 传真:010-83686528-8003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