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壹号网讯上个月,BP在北京发布了《世界能源展望(2016年版)》(下称《展望》)。《展望》对中国的能源供需变化给予了高度关注,预计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从2014年的59%升至2035年的76%——高于美国2005年的峰值。
中国近十年的石油对外依存度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似乎成了自1993年以来,人们谈及能源问题时,必定直面的关键词,是一个年年绕不过、说不清、解不开的沉重话题。
对外依存度超高警戒线的背后,中国的能源保障脆弱了吗?
理论上讲,石油对外依存度反映着一个国家石油净进口量占本国石油消费量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石油供应安全的重要指标。
数字的背后,是人们对于能源发展和保障一连串的追问。对于中国来说,高依存度有怎样的潜在风险和机遇?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石油消费国,对于国际油价将有怎样的影响?不断攀升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是利还是弊?
让我们先来了解下近年来原油对外依存度变化轨迹。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经济发展的潜力被极大地释放出来,由此拉动了石油消费需求的急剧增长。
1993年,是中国油气工业发展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年份。当年,中国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净进口量达988万吨,对外石油依存度仅为6.7%。此后,随着消费需求的升温,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屡创新高。2011年,首次超过了美国,达到55.2%。2015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0.6%,首次突破60%关口。20多年时间里,这一数字增长了近10倍。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高企的石油对外依存度?
从各国经验看,国际上一般将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看做是条“安全警戒线”。那么,近年来对外依存度超越警戒线不断上扬,是否意味着中国能源环境已经从“比较安全”向“比较不安全”转移?意味着能源保障体系变得脆弱了吗?
目前有两种代表性的声音。一种观点认为,突破这个数字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能源供应进入极度不稳定状态,随时可能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石油供应的中断。不仅与美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下降形成鲜明对比,而且也为国际上“中国能源威胁论”话题提供了借口。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升高,中国在国际油价的话语权将会越来越低,只能跟随国际油价,作为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肯定会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另一种声音则认为,石油供应与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不应该存在所谓的绝对化的“警戒线”,静态地、绝对地强调对外依存度警戒线,并不科学。对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过分强调,是一种行业焦虑。
回顾历史,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的这20年,也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的能源战略坚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国内油气企业大打勘探开发进攻仗,在上产增储的同时,拓展供应渠道,开展石油进口,保障了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我们看到,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加速高企,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人们对未来国家石油供应安全的脆弱性的担忧。然而,在当前能源供求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这些或许都不是问题的焦点。数字之争的背后,关键在于我国油气供应多元化的保障体系是否进一步巩固,能源结构是否逐步改善,防范风险的能力是否得到进一步增强。
可资借鉴的是,一些发达国家石油对外依存度普遍高于50%。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曾经多年保持60%以上,最高达到80%。韩国、日本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100%。同处亚太市场的印度,石油对外依存度近70%,但能源运行依然较平稳。
因此,对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审视,理应根据各国的国情差异、发展阶段和自身需求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0%的国际警戒线也并非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会一路攀高吗?
石油关系着国民经济发展,关系国家战略安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何快速攀升?是否就意味石油对外依存度一路走高?
理性看待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上升,需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来分析。
从国内产业结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阶段的中后期,第二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比重依然较大,以制造业为主并向高端制造业演进的经济结构仍将导致更多能源消耗。权威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原油产量一直稳定在1.9亿吨到2亿吨,但依然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每年需要进口原油量约2亿吨。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表示,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与交通行业的需求增长有关。预计2035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从目前的1.5亿辆增长至5亿辆,石油需求量也将从1050万桶/日上升到1700万桶/日。美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在2005年达到66.37%的峰值。BP认为,中国在2035年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要高于这一数值。
从国际能源格局走向看,世界油气逐渐向“中东—中亚—俄罗斯”和美洲两个供给、出口中心地带,美国、欧洲和亚太三大消费中心位移,并与“一带一路”中的能源丝路在“中东—中亚—俄罗斯”供给、出口带和亚太、欧洲两大消费中心区域叠合。亚太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作为全球能源消费中心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无疑,中国的深度参与,促进了全球油气治理的多元化,为全球能源业提供机遇,注入强劲活力。这种共融共享式的合作发展,也将极大地推动油气行业的全面进步和繁荣。
可以预见,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原油需求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而国内产量将保持稳定或小幅增长,能源供应问题或将更加突出,石油对外依存度还可能有所上升。
如何破解对外依存度持续高企的“石油魔咒”?
尽管我们认识到,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不完全取决于其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高低。但作为一种战略属性极强的商品,务必要对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的现实,给予足够重视。
特别是美国“能源独立”战略的实施,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和借鉴。该国过去保留国内的油气资源不开采,而依赖从国外进口。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美国对天然气特别是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在世界天然气管网版图中,美国三分天下有其一。以“气”代“油”稳步推进,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和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逐步摆脱对中东地区的石油依赖,石油对外依存度大大下降。
回归我们讨论的出发点,对处于全球油气消费中心的中国市场来说,如何破解对外依存度持续高企的“石油魔咒”?
让我们站在更为宽广的视野看,经济全球化下石油消费国与生产国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相互依赖。在开放的全球市场之中,世界并不缺油,石油安全的关键在于,一是能不能买得到石油,二是能不能买得起石油。
对于中国而言,这取决于我国对全球油气资源的控制能力、在世界石油定价机制中的话语权,以及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市场影响力。
一个共识是,在大打勘探开发进攻仗,促进油气资源更进一步有效自主供给的同时,抓住有利机遇走出去互利合作,有效利用外部资源,拓展我国油气保障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内石油价格定价机制,并加快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以应对国际油价剧烈波动对石油进口的冲击。同时,加快完善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积极推动替代能源的发展。
我们相信,随着能源合作创新进步,以及我国在全球油气市场话语权的提升,石油对外依存度将必然大为降低。
|
客户热线:010-83686528 传真:010-83686528-8003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