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界财经8月9日讯 曾经蓬勃发展的信托理财市场,似乎已经开始为当初的“野蛮生长”付出代价。
8月6日,一封《致上海银监局关于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涉嫌信托虚假宣传、合同诈骗、业务违规的公开实名举报信》在网上流传。
颇有意思的是,上海国际信托还曾因为“香花石信托”这款产品,获得由某知名媒体评选的“诚信托-价值产品”奖。
与这篇文章同时流传的,还有数十位投资者拿着红底和白底横幅,站在光大银行上海分行门口的照片,横幅上的字样是“上海信托 香花石 信托合同诈骗、业务违规”,情绪激动的投资者甚至吁请“上海银监局吊销光大银行、上海信托金融牌照”。
前述举报信直指由光大银行2012年代销的“上海信托香花石系列中国字画艺术品投资(嘉世华年)集合资金信托”(下称香花石计划),存在虚假宣传和违规操作。
巨大的反差之下,举报信背后具体情况如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预期年化收益率12%”赚足投资者眼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上述举报信的原作者是江苏一家财富资产管理公司的老板杨先生,正是其好友购买了香花石信托计划。这款信托计划由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从2012年6月开始代理收付。
作为光大银行多年的理财客户,张颖(应当事人要求,使用化名)也是该产品的客户之一。2012年5月底,张颖受其理财经理的邀约,在光大银行联洋支行参与了上海国际信托的路演,当时联洋支行印制的一张红色宣传单,成为张颖心动的原因,她甚至将其拍成照片留存在手机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这张红色宣传单抬头为“光大银行联洋支行理财快讯”,上面注明了“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字样,其中有一项名为“香花石”的产品,投资起点金额50万元(保本),预期年化收益率12%。
产品的具体投向为“银行同业存款金融工具,包括现金、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工具、新股申购类信托计划、债券类信托计划、债券类产品和准债券”,风险提示则为“适合稳健型以上客户购买”。
据张颖回忆,当时光大银行的理财经理承诺,“年化12%收益,一定保本的,你们的收益,还有新华集团的600万兜底呢”,理财经理还向她强调, “这款产品的额度紧张,要抓紧买,这是只针对高净值用户的产品”,于是在2012年6月6日,她认购了价值1000万的“香花石”信托,“拿的家里亲戚的 钱,七七八八凑的”。
直到汇款后,张颖才拿到一份信托计划成立单,上面注明了“中国字画艺术品投资信托计划”,信托资金规模3000万元,编号为“上信ART— 1108”,“其中A类委托人2400万元,B类委托人600万元”,前者指的是张颖等个人投资者,后者则是新华集团等机构投资者。
与张颖一样,在上海的10多位投资者都是被光大银行红色宣传单上“保本”、“预期年化收益率12%”的说法吸引,在光大银行各个支行缴了款。据记者了解,他们大部分是60-75岁的老年人,不少交了50万,最多的交了1000万。
除了签订一份风险声明书,几乎所有人都是在汇款后的10天乃至大半个月后,才收到全称为“上海信托香花石系列中国字画艺术品投资(嘉世华年)集合资金信托”的正式合同。
据几位投资者反映,这份正式的合同中并没有理财经理口头承诺和红色宣传单上的“50万元起点,保本”等字样,认购起点成了“5万起购”、投资标的为“艺术品字画”、且是“不保本不保收益、高风险的艺术品投资基金”。
“拿到合同后就有人提出正式信托合同内容和原来信托宣传推介材料里不一致”,在光大银行古北支行认购了50万香花石的史女士回忆称,“拿到合同 就觉得不对劲了”, 她以为当初买了光大银行的理财产品,“如果是信托的话,我是绝对不会买的,我有认识的朋友做信托的,何必在这边买?”
但当时的光大银行理财经理安抚她,“不会有问题的,我们光大银行是大银行,尽管放心,肯定是保本保收益的”。
银行和信托销售环节存漏洞
在长达三年的投资周期中,前述投资者发现,上海国际信托此前承诺的寄画册、做巡展等承诺并未兑现,也没有人告知“香花石信托”的投资情况。
“当时说好的是三年拿回收益,到2015年6月的时候,觉得情况不对,银行一位工作人员说,因为项目没有完成,需要延期一年”,两位不愿意等待的投资者这才找到银行要求退出该信托计划。
其中一位投资者就分析认为,上述信托产品延期的具体原因是“因为艺术品市场环境变化,香花石投资的书画作品大部分被流拍”,她因此质疑称“如果 延期的话,为什么两年半的时候没有召集我们开会?”,而且上海国际信托也没有及时告知投资者香花石信托的季度报告、年度报告等信息。
此后,相关投资者多次发送诉求书,并找到光大银行、上海国际信托的相关负责人,希望按照当时理财经理提出的12%的年化收益率兑付收益,但一直无果。
光大银行一位内部人士对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有反馈客户的情况,但是因为私人银行的老总和产品经理,很多具体对接的人都换过了,所以存在对接不畅的地方”。
直到今年4月22日,张颖终于收到光大银行方面退还到银行卡的本金,其他的投资者也都拿回了本金,但曾经被许诺的收益却分文未见。
“没想到这么大一笔钱,放了四年还是这么多”,张颖无奈地叹了口气。
不满的投资者显然不止她一个人,他们也开始聚集在一起,寻求进一步的维权。
“为什么风险声明书上没有留我们本人的电话和通讯地址,而是留了理财经理的电话?为什么是先汇款再签订合同,上面只有上海国际信托一方的公章,并没有预留给我们签字的地方?”……
除了质疑光大银行在宣传与合同前后的不一致,失望的投资者进而提出,在销售环节,光大银行和上海国际信托也存在漏洞。
对此,上述光大银行内部人士回应,“因为之前出现过客户信息泄露的情况,所以银行就代为管理,一般都在这类文件上填写银行的信息,然后转达给客户”。但其也承认,当时银行在某些管理环节的确存在漏洞,包括宣传单的制作没有统一的标准等。
8月8日下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进一步致电光大银行上海分行,截止发稿时间,对方给出书面答复:“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于2012年6月代 理收付由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发行的《上海信托香花石系列中国字画艺术品投资(嘉世年华)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按照信托合同约定,该产品为浮动收益, 产品期限3年,到期后可延期1年。我行是该产品的资金代理收付行,负责优先级资金的代理收付。目前该产品已到期,上海国际信托已对个人投资者的本金进行全 额兑付,但个人投资者未获得投资收益”。
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同时强调,针对“部分投资者对产品运作及收益情况进行咨询,将积极协助客户敦促上海国际信托履行受托人责任,尽快披露信托运作报告、投资品价值评估报告等相关信息。支持客户通过一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而上海国际信托方面要求记者发送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记者仍未收到回复。
据了解,在此之前的8月1日,几位投资者已将相关举报材料递交给了上海银监局,后者出具了一份《上海银监局银行业举报事项受理通知书》,并表示将在9月30日前书面回复。
“产品合同里面写的很清楚,年化12%只是预期收益率,而且不保本不保收益,但相关机构在销售产品的时候如果的确存在一些违规情况,则需要监管层介入调查,至于投资者应不应该因此获得赔偿,也需要监管层来裁定。”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对此认为。
客户热线:010-83686528 传真:010-83686528-8003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