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壹号网9月17日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昨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空间站预计2020年左右建成,如果天宫二号状态良好,延期 服役 ,太空上或将首次出现空间实验室与空间站交相辉映的画面。”天宫二号是天宫一号的备份产品,设计寿命为两年。朱枞鹏介绍说,因为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的采用以及轨道高度的变化,天宫二号在轨寿命会大幅度提高。“我们预期天宫二号应该可以持续工作超过5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朱枞鹏说。此前,我国载人飞行和交会对接任务都是在距地面343公里的轨道高度上展开的。朱枞鹏解释,未来空间站长期运行需要在400公里左右的轨道高度。太空不完全是真空环境,也有大气,高度越高大气就越稀薄。也就是说,越高受到的阻力就会越小,所需要的补给量也会变小。
“空间站建成后,可能会调低天宫二号的轨道高度,或许会出现货运飞船先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补加,再与空间站对接。航天员既可以访问天宫,也可以访问空间站。”朱枞鹏说。 据新华社
最新动态
神十一航天员是谁 发射前一天确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昨日表示,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0月中下旬发射,两名航天员乘载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后,计划在天宫二号驻留30天,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两个航天员乘组已做好飞天准备,名单在发射前一天确定。据悉,此次不会出现女航天员的身影。
那么为什么天宫二号没有女航天员?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总设计师朱枞鹏解释,我国女航天员已经上去过两个,已经实现了飞行体验的目的。“这次两个男的,也是考虑三个人已经飞行过多次,同时考虑到空间实验室还要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空间有限,受生命保障系统能力限制,为延长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时间,只能减少人数。” 央视
天宫二号实施两次轨道控制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天宫二号于昨日成功实施了两次轨道控制,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剑介绍,相对此前,这次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的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和飞船返回,开展轨道高度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飞行任务的轨道控制策略与测控模式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主任陈险峰说:“天宫二号目前状态良好,各分系统工作正常。”
据了解,进入在轨测试轨道后,地面人员将对天宫二号平台上各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稳定性进行测试,还将利用搭载的有效载荷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活动。
据新华社
一半整流罩及黑匣子落在神木民房顶
华商报榆林讯(记者 杨虎元)15日22:04:09,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二号”发射。23时29分,天宫二号整流罩在榆林市神木县大堡当镇一居民家内发现。
9月14日,榆林市政府发布通告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计划于2016年9月15日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按计划天宫二号上升阶段经过榆林市上空,其整流罩残骸将坠落于榆林市榆阳区、神木县境内,落区范围1500平方公里,主要涉及榆阳区7个乡镇和神木县3个乡镇。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9月15日晚19时04分,对落区范围内的交通道路实施交通道路管制,22时54分解除交通管制。
神木县大堡当镇一居民在白天跟着大家撤离,当晚返回家中时,发现一个庞然大物压在房子上,房子被压垮一角,村民赶紧向村支书汇报。经过逐级上报后,天宫二号整流罩搜救指挥部于凌晨1点赶到现场,经现场确认是天宫二号其中的一半整流罩,形状比较完好,上面有电子采编存储器,俗称“黑匣子”。
据了解,天宫二号完整整流罩直径3.8米,高度达12.7米。在黑匣子被找到的现场,榆林军分区司令员田继光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人员移交了黑匣子。
一提起“黑匣子”,人们对它总是有种神秘感,认为它表面一定为黑色,外形像匣子。其实不然,“黑匣子”并非黑色,而是火红色;外形也不像匣子,倒像个流线型的集装箱。
昨日下午,榆林市应急指挥办主任苗爱平表示,另外一半整流罩还在继续搜索中,找到黑匣子是此次寻找工作的重要任务。
据了解,此前2011年9月29日21时35分,天宫一号发射后,首片整流罩残骸在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乡野目盖村的一块空地上被找到。
2018年前后发射空间站核心舱
5年前的9月29日,同样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宫一号发射。今年3月16日,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预计明年下半年陨落。“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实验室阶段,天宫二号发射成功则标志着我们即将迈入空间站时代。”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说。明年,我国将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2020年完成建设。届时,我国将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建设空间站的国家。
进程1 天宫二号为空间站打前站
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轨道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没有重力影响,可以做很多地球上很难做到的实验,另外,所有涉及太空的实验、观测等,都只有在空间站上完成。可以说它是人走向太空的一大步。
“随着这些载人航天工程中关键技术的掌握,中国空间站的建造也提上日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进行关键技术验证。”而天宫二号发射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核心任务。
“所以说,天宫二号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叫空间实验室,而天宫一号则是目标飞行器。”周建平说。
进程2 天舟一号明年与天宫对接
空间实验室任务主要包括:今年6月25日,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首飞,这个任务目的已经实现;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将于今年10月进行;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交会对接,计划明年上半年实施。
进程3 明年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
“空间实验室任务完成后,明年我国将会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我们将建造一个具有时代技术特征和中国特色的中国空间站。”周建平说,“2018年前后,我国将发射空间站核心舱。”中国将建成一个比国际空间站运行经济性更好、信息化程度更高的空间站。“信息技术、再生环保、新能源、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将综合体现在中国空间站上。”周建平说。
进程4 空间站在轨运营10年以上
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其总体构型是三个舱段——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每个舱都是20吨级,整体呈T字构型,最多对接两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空间站建成后,额定设计容纳3名航天员。由于空间站需要连续驻人,之后将会采取乘组轮换制,因此在轮换期间空间站里最多能达到6名航天员。
空间站将成为中国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实验的重要基地,在轨运营10年以上。
空间站运营期间,最多的时候,将有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整个系统加起来将达90多吨。2020年空间站建好后,将随即投入正常运营,开展科学研究和太空实验,促进中国空间科学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据《法制晚报》
发射揭秘
利用航天技术回收工业余热
潜在发电量相当于数个三峡
貌似“高冷”的航天高科技其实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动力。利用航天技术回收工业余热发电,潜在发电量可相当于数个三峡工程。
昨日,航天六院科研人员介绍说,利用航空发动机燃烧和流体技术,最新研发的中低温余热高效回收动力系统(又称中低温余热高效发电系统),与以往的水蒸气发电大为不同。
它是将工业余热转化为动力的新能源设备,可高效回收冶金、陶瓷、水泥等行业产生的大量余热,通过循环工质推动透平机做功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介绍,该系统单机功率可从1千瓦到数千千瓦,填补了我国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领域的空白。如充分利用该系统,仅在有色冶金工业,就有相当于3/4个三峡工程的潜在装机容量。
科研人员打比方举例,如果将水泥、钢铁、石油等多个行业的余热有限回收利用,那每年利用的能源额相当于数个三峡工程发电量,具有不可限量的巨大经济价值和环保效应。
上百次对比试验,10余次仿真分析
攻关“减震”保障航天员的舒适性
9月15日22:04,在桔红色火焰的推举下,我国新一代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一飞冲天,遨游太空;下个月,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再次择机发射,载着两位男航天员入太空预定轨道,与天宫二号实现交会对接。
作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一、二级及助推级发动机的研究设计单位,为保障航天员的舒适性及产品的高可靠性,航天六院11所的科研人员集智攻关,深入开展发动机震动研究,从机理上解决了发动机共振问题。
据航天六院工作人员介绍,从火箭点火开始,最大震动源来自于主发动机。航天员会感受到震动,如震动加剧,对航天员产生影响很大。这就促使11所的科研人员力求让研制的发动机涡轮泵的震动量更小、工作更加平稳。
于是,一项名为“大功率涡轮泵转子整体动平衡技术”,成为11所科研人员展开的重大技术研究。
针对关键技术,11所科研人员与发动机生产和试验单位的工艺人员联合攻关,开展了上百次的零组件对比试验,10余轮次的方法验证和仿真分析,绞尽脑汁地进行多方案工装设计,进行多次试车考核及结果数据分析,结果大大改善这个状况。
火箭关键部件在试验中曾断裂
连续两周奋战原是酸洗时间偏长
作为运载火箭发动机推进剂利用系统的重要元件,流量调节器是关键组件,一旦出现问题将可能导致火箭无法入轨。
航天六院工作人员讲述,在某批次发动机流量调节器液流试验过程中出现了异常声音,液流参数出现异常,试验被迫中止。
航天六院11所科研人员在对调节器分解检查时,发现其中一个部位发生断裂故障。该批调节器直接用于配套载人航天和天宫二号飞船的发射任务,故障的发生意味着本批调节器无法安全地获得交付“通行证”!于是,一场周密而又急骤的攻克“堡垒战”立即拉开。科研人员把这一工作叫做“故障归零”……
“归零”方案提交专家讨论审查,得到一致认可。
随后,归零小组成员兵分三路:一路坚守11所本部,对试验系统、调节器测控仪等进行反复检查确认、梳理故障树,整理故障分析报告;一路赶赴外地生产厂家进行试验件加工及质量复查;第三路往复奔波在多个地方进行断口分析……
最终,大家将目光锁定在某部件生产加工过程酸洗时间偏长这一异常点上。
随后,他们继续通宵达旦地工作,跟踪产品加工、热处理等各个环节,制定故障机理验证措施,提出产品改进方案。
仅查明故障这一项,真的可以说是一场劳心又劳力的“搏击战”。连续两个周时间,他们与薄弱环节进行了一场艰苦地“搏斗”。也正是在这场“搏斗”使青年科研人员籍此提出了调节器可靠性增长课题,并以高分顺利通过国防科工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使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用发动机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采写
客户热线:010-83686528 传真:010-83686528-8003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