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近年来风头正盛的自主品牌车企有哪些,吉利肯定是绕不过去的名字。随着博瑞,博越的热销, 魔鬼碰撞的测试,和最近帝豪GL在G20的主会场高调上市,将吉利品牌的热度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但是在产品大卖的同时,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质疑的声音,有的人说吉利确实是在造好车,但是在不惜成本的打造产品的同时,只是在赔本赚吆喝,并没有赚取更多的利润,而这样的模式是否能够维持下去是不得而知的。
关于吉利是不是在赔本赚吆喝,我不敢妄下结论,毕竟关于车辆成本的控制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不能够单独的看配件和供应商什么都用好的,在对比售价就能得出赔本的结论。虽然我不能确认吉利在赔本赚吆喝,但是它比同级的竞品车型售价要低很多是肯定的。就商业规律而言,赚取更多的利润肯定是企业的使命,那吉利采取相对低的售价是为什么呢?因为它很清楚的知道车辆的售价是包括一部分品牌价值的,而现在吉利这一部分正是短板。为了补齐这一短板,吉利传闻已久的L品牌正式曝光——LYNK &Co。这个定位主流市场,直接对标合资产品的新品牌,将会在肩负着在和众多的合资品牌正面竞争的任务。
对于“L”品牌的身世,会很自然的让人想到它的一个兄弟品牌“观致”,而它的这个兄弟的成长似乎一直不太顺利,不仅市场销量提升迟缓,渠道和品牌建设也都不尽如人意,而且管理层还动荡不安,让人们对观致的前途充满了担忧。由于目标市场,身世和背景都高度的相似,而且在渠道建设和品牌积淀上都是短板,所以L品牌在还未正式发布就已经有人担心它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观致呢?
关于L品牌的具体战略,我们需要等正式发布那天才能知道。但通过现状和已知的资料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双方具体共同点和区别来加以分析。
通过以上看出,大家对L品牌的担心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它的劣势也很明显。但是L品牌通过整合沃尔沃的技术和平台的实力,所形成的技术优势平台优势和可以集中采购所形成的成本优势也是非常的明显,而且是观致所不具备的。这样优势的形成和在最开始选择合作方的时候其实已经注定了。观致是奇瑞与以色列的一个财团合资组建的,后者的任务就是出钱,而奇瑞要负责主要的造车任务。所以观致要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就要负担高昂的技术研发和采购成本,这也造成了观致的售价一直不低。
L品牌它的技术基础是吉利与沃尔沃共同组建的中欧汽车技术中心提供,而沃尔沃新一代的40系列产品也是用该中心研发的CMA紧凑车平台,而这个平台L品牌也会用,也就是说,LYNK从诞生之初,就直接站在了豪华品牌沃尔沃的肩膀上。除了这一点,L品牌在发动机,变速箱这些主要零部件和沃尔沃可能会共享,这样的优势会直接降低采购的成本。虽说技术,研发,成本控制等是L品牌的优势,但如果说吉利发布L品牌最大底气是源于这些,其实也为尽然。依我看,吉利对发布L品牌的整体规划,时间节奏,关键节点的选择才是最终的关键。
当初,观致发布以后,为了维持其品牌定位,在尽力保持其独立的市场地位,在宣传上也尽可能的不和其母品牌过多的发生关系。这样的营销策略在其想保持品牌定位方面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新品牌会和母品牌之间会做割裂,已有的优势也无法有效的传导,新品牌需要有很强的产品力,或其它市场手段来推动。
反观吉利的做法好像是有一定的计划性。它在整合沃尔沃的优势后,并没有很着急的推出L品牌来竞争合资市场。而是通过整合沃尔沃的优势,打造出几款明星产品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和证明自己的实力。博瑞和博越的成功除了占领市场外,更主要的是让吉利自证了实力,证明了它们有这个实力来抢占这个市场。但是对品牌的惯性认知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全新的品牌来承托这样的产品。所以这个时候推出L品牌就水到渠成。在之前做了很好的产品铺垫之后,这时候新品牌会更容易被人接受。
所以,这么看来,吉利推出LYNK &Co显然不是盲目的。虽然它觊觎这个市场很久,但是也还是有计划有步骤的稳步推进。走整合技术推出产品最后打造品牌的路,至于具体的结果是需要市场的检验,但是至少走这条路是一条比较扎实的走法。
|
客户热线:010-83686528 传真:010-83686528-8003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