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重庆永川区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安全监管拷问能源行业危情应对;环渤海动力煤价十八周连涨破600元大关,主要煤炭企业纷纷大幅提价,“煤超疯”来袭刷新年内最高记录,煤电谈判博弈再起,众多业内人士对协商定价持观望态度;中石油A股获利政府补贴超两倍,财经媒体分析称,低油价持续,业绩恐难乐观。
①监测周期:2016.10.31-2016.11.6.②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重庆永川区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
【事件概述】10月31日11时30分许,重庆市永川区来苏镇金山沟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33人被困井下。经全力搜救,在井下93米水平面发现13名遇难矿工。
10月31日23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焕宁率工作组抵达重庆市永川区金山沟煤矿“10·31”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现场,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实地查看事故救援进展情况,会同地方政府研究部署下一步救援处置工作。
11月2日,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通报,除此前已经找到并升井的18具遇难矿工遗体外,截至2时03分,其他15名被困矿工已找到,均已无生命体征。4时04分,搜救工作结束。
【舆论观点】事故当天,中央媒体、财经媒体、行业媒体及川滇渝黔等西南各省市媒体及时反应,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报道了现场情况,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谣言滋生。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重庆微发布在事故发生三小时后转载华龙网新闻,公布信息。
【分析研判】此次重庆瓦斯爆炸事故,网民评论呈现较强的负面倾向——监管失灵、生命遭遇漠视、呼吁根治违章生产、制度建设还需完善等声音充斥网民舆论场。安全事故是能源行业中较大的生产和舆情隐患。这次事故也给能源企业敲响警钟:一定要做好对各地分公司的安全生产督查工作,加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的监管。首先,要加强危险化工项目监管,严格环评,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才能防止悲剧重演,才是舆情应对前置的“不二法门”,才能建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打消公众的疑虑。
其次,企业要不断完善危机应对预案,在受众诉求、传播环境、沟通对象以及意外不确定因素等方面做足功课。企业只有建立起严格有序的危机应对机制,并加强舆情监测和危机防控预警,面对危机才能沉着应对,在危急时刻寻求转机。
最后,企业应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善后、赔偿工作,对遇难者、安置点民众给予人道关怀;谨防因善后赔偿不到位带来的衍生危机。此外,由于突发事故会给工人、家属和周边居民带来心理创伤,重视对受害居民的心理安抚、干预也是企业担当责任的重要内容。
做好线下处置的同时,还要注意对不良信息和不实谣言的监测,及时分析研判,迅速应对;避免有关伤亡人数、事故现场、善后赔偿等方面的不实信息激化遇难者家属和企业的矛盾,导致舆情失控。
“煤超疯”来袭煤电谈判博弈再起
【事件概述】环渤海动力煤价十八周连涨破600元大关,主要煤炭企业纷纷大幅提价,“煤超疯”再次来袭。11月2日,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607元/吨,环比上行14元/吨,连续十八期上涨,较年初371元/吨上涨了63.6%,继续刷新年内最高记录。
发改委日前召集煤企和电企召开特急会议,研究加快推进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稳定煤炭市场预期,保持煤炭价格处于合理水平。《经济参考报》披露,在拟于11月底召开的全国煤炭交易会上,发改委将力推煤电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以求稳定市场,其定价规则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舆论观点】分析人士认为,11、12月动力煤价格将维持稳中有升的态势,煤电双方正在寻求新的博弈点,2017年煤价或迎来调整期。研究人员称,随着发改委不断出台政策促使煤炭企业增产,动力煤价格或将于12月前后迎来调整期,具体调整时间及幅度视发改委保供政策的力度来定。
但众多业内人士看来,政策的具体执行中可能遭遇障碍。原因在于动力煤价格疯涨的同时,电价并未调整,煤电企业双方正在寻求一个新的博弈点,预计短期煤价仍将冲高。中长期来看,电改之后会火电优势不再,2017年煤价或遭遇滑铁卢。
煤企人士分析称,短期来看,供暖季到来,下游电厂补库存对煤价有一定支撑作用,但随着释放先进产能等措施的落实,煤价快速上涨态势会受到抑制。中长期看,一系列保障煤炭供应的措施持续发力,产地煤炭资源会有明显增加,煤炭供需矛盾将明显缓解,市场供需将趋于平衡。煤炭价格不具备持续上涨的条件,不排除阶段性调整的可能性。
【分析研判】动力煤现货价格直逼每吨700元,煤市再次成为市场焦点。但煤价飞涨是否源于供应紧缺还需廓清迷思。煤炭价格从过去的低谷回升到相对合理的水平是正常的,但这一过程中存在恐慌性、投机性因素,并未完全反映煤炭供需的实际情况。宏观经济、水电、进口煤等因素叠加、国家对煤炭行业的政策指引、先进产能释放的程度及要求都必须放进对煤价走势的考量。
煤价疯涨,不仅会造成电力、钢铁等耗煤行业盈利困难,市场预期的一路走高,或将引发中小煤企扩大产能,阻碍去产能的进一步推进;同时,神华、同煤等大煤企或将承受舆论质疑。
中石油获政府补贴超净利两倍:低油价持续业绩恐难乐观
【事件概述】随着2016年三季报披露完毕,上市公司三季度成绩单也出炉,而其所获得的政府补贴每年也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根据中国石油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公司实现净利润17.31亿元,同比下降约94%。
《证券日报》报道称,今年前三季度A股共有2752家上市公司拿到政府补贴,其中,中石油共收到政府补贴为35.92亿元,居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之首。根据年报统计,2011年至2013年,中石油连续3年成为A股“补贴王”。此前,尽管中石油所获得的政府补贴较高,但同时中石油的赚钱能力也十分惊人,曾被称为“亚洲最赚钱公司”。但尴尬的是,油价下跌以来,仍旧是“补贴王”,中石油的净利却在不断下跌。
【舆论观点】业内人士表示,国际油价整体呈现下跌走势,由于越来越多的产油国表态不愿配合减产,非欧佩克产油国同样未明确表态,令投资者对月末欧佩克会议持悲观态度,导致油价持续下跌,这意味着中石油今年的业绩仍旧不容乐观。
针对油价预期分析人士则称,即便欧佩克以积极言论挺市,油价也很难持续大幅抬升,市场对于欧佩克限产前景愈发看衰,质疑声也越来越大。此外,从传播特点上看,财经类媒体聚焦中石油四季度业绩预期,总体持消极立场。
【分析研判】石油价格持续低迷,石油业绩走低,不仅自身盈利受损,油服等上游产业的寒冬期仍将持续。石油行业首先要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监测和预警,避免有关石油涨价等谣言滋生,甚至将盈利困难指向国企腐败,导致舆情失控;其次要加强资本市场的舆情研判,及时针对不实信息作出澄清回应,稳定市场的投资预期。
此外,石油企业还需注意通过多元化的宣传,推进石油行业新技术、新发展的社会知晓率,不断更新创新周期,维持投资回报率,提升技术实力,提振投资者对新业态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