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播不停:

世界海拔最高高速公路隧道贯通  |   爱国者董事长称银行申请获批   |   第11届榆林国际煤博会明日开幕  |   中美能源对话:公用事业监管与清洁能源政策  |   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油价在50美元/桶的水平将使页岩油产量增加  |   印官员呼吁靠甲烷以解决印度高度依赖石油进口现象  |   蓟县进一步抓好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工作   |   煤炭石油:港口库存低位 荐5股  |   核电——世界三大电力支柱之一  |   石油大国达成协议希望再度渺茫  |  
您的位置: 首页 >  宏观解读

影响油价走势的五个因素

来源:     责编:     发布时间:2016-11-18

 前一段时间,油价曾突破50美元/桶似乎给死气沉沉的油气市场带来了一点希望。关于油价未来走势,各机构意见各异,但悲观者依然占多数。油价的涨跌归根结底是对未来供需的预期。从需求端看,原油需求大户中国和美国的需求前景都不太乐观,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美国市场有加拿大和墨西哥上演“生死博弈”,且其已逐渐从油气进口国变为出口国;而气候变化刺激下的汽车革命也在改变全球原油需求版图。从供给端看,欧佩克成员国之间因利益博弈是否能执行减产协议存疑,美国因技术革新和工艺优化实现低成本开采页岩油更为未来油价前景埋下了变数。

  影响因素一:中东五国对低油价的承受能力

    中东产油国对国际油价的承受能力是其减产协议能否达成的关键,同时也是国际油价涨跌的重要决定因素。2014年油价下行以来,欧佩克除中东地区以外的成员国都比较被动,委内瑞拉处于经济困难中,尼日利亚、利比亚冲突不断。所以,中东地区的沙特、阿联酋、伊拉克、伊朗和科威特对低油价的承受能力就成为关键。

    财政压力

    中东五国中,伊朗和阿联酋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较低,伊拉克、沙特和科威特较高,其中尤以伊拉克对石油经济的依赖最严重,2015年政府收益的90%均来自油气。在国际油价下行过程中,沙特和科威特的油气收益降幅最大,且石油收益较非石油收益下降更快,非石油收益一直相对占比较低。阿联酋的政府收益来源较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更广泛。伊朗对石油收益的依赖最轻,因为西方国家2011年以来对其实施制裁抑制了石油产量,也促使资金流向非石油领域,减少了其对油气收益的依赖。与其他中东国家相比,伊朗的税制更复杂,来自非石油领域的税收较多,包括金属、化肥和服务行业,以及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等。

    根据咨询公司伍德麦肯锡的预测,油价长期低迷将对中东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长期走势将产生不利影响。中东各国如果致力于改变单一石油经济的现状,国内经济仍有潜力长期增长。但低油价可能影响各国经济多元化进程,因为大部分公共投资仍需石油收益“买单”。

    伍德麦肯锡预测,到2020年,中东各国GDP增速将较前5年有所下降,其中伊拉克和沙特降幅最大,伊拉克将从年均5.5%降至2.8%,沙特将从5%降至1.9%。伊朗将逆势而行,因制裁取消,其GDP增速到2020年将达到4%,而2011~2015年,制裁导致其每年GDP增速以0.3%的速度下降。

    尽管中东各国政府努力减少政府支出,但与石油相关的收益剧降仍使其出现财政赤字。除伊朗外,其余4个国家近3年的政府支出都有明显下调,投资预算也大减。

    2016年可能是沙特、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财政赤字的低点,油价略微回暖减轻了财政压力,但未来几年,能否实现财政结余尚难预料。比较而言,伊拉克和沙特2016年的财政赤字甚至大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当时德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财政赤字分别占其GDP的3%、9%、10%和11%。而中东五国中,表现最好的可能是伊朗,但也有4.3%,伊拉克和沙特则分别高达20.3%和20.4%。

    应对财政赤字

    对中东五国而言,应对财政赤字的关键是拥有大量储备进行缓冲,以及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机会。伊拉克几乎完全没有储备,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机会也有限;沙特的储备已迅速缩水;阿联酋和科威特多年来都通过主权财富基金收益来应对赤字,但因多用于投资,流动资产减少,导致对资产价格形成短期压力;伊朗储备虽少,但赤字也低,储备是赤字的8倍,暂时无忧。就政府债务来看,伊拉克负债最多,加上低油价和国内武装冲突影响,政府压力最大。

    伍德麦肯锡认为,即使拥有丰厚的储备,中东五国政府也应增加发债。2016年以来,沙特和阿联酋都尝试从债券市场获取资金。伊朗正从长达14年的放逐中回归国际债券市场,但美国财政部现行的国际融资交易制裁仍将限制国际银行涉足伊朗。

    伊拉克储备有限又无法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只能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央行解决其预算赤字问题。伊拉克发展基金目前低于10亿美元,2012年尚有180亿美元。2015年10月,伊拉克因投资者要求11.5%的收益太高而取消了20亿美元的国际债券发行。2016年7月,伊拉克接受了IMF的53亿美元3年期贷款以稳定经济。

    与伊拉克相比,阿联酋的储备相当丰厚,可应对低油价对其财政状况的影响。2016年,阿联酋发行债务减少了依赖储备解决赤字的压力。其储备主要通过主权财富基金持有,按储备占GDP的比例,阿联酋2015年底的占比高于沙特的98%和伊拉克的35%,科威特占比最高,金融储备占其GDP的580%。阿布扎比2016年4月因出售7年期主权债券融得50亿美元,登记购买者是发行数的3倍,但负债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低很多。英国和美国负债占GDP比例分别为89%和104%。

    目前来看,沙特暂时还扛得住。2016年,沙特增加了债务发行量以减缓储备的减少,而实现经济多元化也需要金融储备的支持。2014~2016年,沙特1800亿美元的储备用于政府支出,目前剩余5650亿美元。2016年,沙特售出40亿美元的国债。伍德麦肯锡预测,沙特2016年底前还将动用350亿美元的储备解决赤字问题。根据目前趋势,沙特储备占GDP比例到2020年将从2013年的122%降至50%。同时,债务将增至GDP的23%,而2013年仅为2%。

    经济转型现状

    中东不同国家经济多元化进程也各异,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经济形式最单一,因此受油价影响最大。2012~2015年,伊拉克石油收益占GDP比例从52%增至60%。

    过去5年,沙特、科威特和阿联酋的石油收益占GDP的比例基本持平,而伊朗则从2011年的25%降至2015年的11%,但随着石油出口的日益恢复,石油收益占GDP比例短期内也将走高。

    油价下行时期,中东五国已意识到经济多元化的重要性,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要将石油收益用于投资。由于中东五国为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已减少非石油板块的投入,目前来看,经济多元化前景不乐观。

    为此,沙特确立了经济转型目标,制定了《2020年国家转型规划》和《2030年规划》,为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和实现经济多元化制定了战略方案。目标包括:将非石油收益占GDP比例从16%提高到50%;提高销售税;将外国直接投资占GDP比例从3.8%提高到5.7%。但此刻的低油价并不利于沙特的转型,因为转型所需的资金多来自石油收益。

    伊朗因受制裁影响而对石油依赖减少,原油出口萎缩到100万桶/日,减产90万桶/日。但随着油气出口逐渐恢复,经济多元化进程也可能受阻,因为石油供应量增加需要投入大笔资金,未来5年非石油板块可能受到挤压。

    财政保本油价

    中东五国2016年的财政保本油价远高于国际油价,而到2020年,多数国家的财政保本油价还将继续上涨。中东主要产油国目前都出现了财政赤字,将通过储备或发行政府债券来应对。沙特的财政保本油价最高,为92美元/桶;科威特最低,为57美元/桶。

    在当前的油价水平,主要产油国政府支出都必须控制。伊拉克的财政保本油价虽低于沙特,但因储备有限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机会少,情况最糟,目前该国依赖IMF和央行救济;伊朗情况较好,储备能有效覆盖赤字,但随着制裁取消,其对石油的依赖将加大;科威特和阿联酋储备丰富,未来有能力解决赤字问题。

 

  影响因素二:汽车革命

  目前,全球原油需求的2/3与交通有关,而以内燃机为主的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型是汽车工业的重要走向,对原油需求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显示,在2015年全球约9300万桶/日的石油消费量中,交通运输领域的消费量为3950万桶/日,占比为42%,主要是以车用燃料形式消费。据相关机构预测,全球原油需求或因此最早在2030年出现每日几百万桶的减幅。随着电动汽车热,锂价格已一路走高,比过去几年高两倍。汽车发动机使用燃料的改革无疑将在未来影响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并深刻影响与之相关的矿产价格。

    然而,石油行业普遍认为,电动汽车对石油消费的影响有限。BP在今年发布的《2035年全球能源展望》中称,未来20年,交通运输领域的非石油燃料消费增长有限,年均增幅不到5%,且主要是天然气取代石油。埃克森美孚也在《2040年能源展望》中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未来汽车领域的变革重点在传统混合动力汽车(油电/气电混合),而非电动汽车,预计传统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占当年新增汽车总量的比例将由2014年的2%增至2040年的40%;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2040年在新增汽车总量中占比不到10%,在全球汽车保有量中占比不会超过4%。

    但实际情况是否乐观,目前还看不出端倪。至少,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有相当高的热情,油价下行以来,并未因此减少对电动汽车的补贴。由于缺少石油资源且发动机技术一直没有突破,中国考虑通过电动汽车实现“弯道超车”,避开内燃机短板的举动,无论是否成功,带来的预期已足以影响国际油价走势。

 

  影响因素三:技术革新与工艺优化

  技术革新与工艺优化对石油公司来说或许是好事,但在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同时,也给油价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美国页岩油气的开发。技术革新与工艺优化使得美国页岩油气并未像2015年初多家机构预测那样,在油价大幅走低时迅速减产。2015年4月~2016年5月,由于美国页岩油公司大幅降低经营成本,国内原油产量仅减少了80万桶/日,部分归因于这些公司与油服公司的谈判,但技术革新和工艺优化也是重要因素。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页岩矿区生产效率调查显示,从原油期货价格全面下跌的2014年9月~2016年9月,位于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的巴肯,以及得克萨斯州的鹰福特和二叠纪盆地,每口新启用油井平均原油产量增加了两倍。而这3个主要页岩区的产量占美国页岩油总产量的近80%。其中,鹰福特页岩区2014年9月每口油井的日产量为636桶,目前已增产1.8倍,达到1170桶;二叠纪盆地日产量增加2.8倍,达到575桶。

    石油公司通过大数据、资讯科技等技术进行地质分析,不断提高页岩油开采技术水平,可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产量。过去美国页岩油生产的盈亏平衡点为每桶40~70美元,如今已出现每桶30~40美元也能稳定盈利的情况。

    因技术革新和工艺优化使原本无利润的页岩油在当前油价水平仍可赢利将给国际油价施压,而油价的长期低迷也会倒逼技术革新和工艺优化。

 

  影响因素四:中国的石油需求与储备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其对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对国际油价的影响日益加大。有观点认为,中国的石油需求从被低估到被高估的过程是1999~2014年原油超周期和2014年至今油价暴跌的主要推手之一。1999~2014年,中国原油需求增量约等于日本和英国的石油消费量之和。目前,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但咨询机构ESAI Energy2016年发布研究报告称,从现在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速将不及此前15年的一半。埃克森美孚年初公布的能源需求预测也下调了对中国能源需求的预期,将中国至2025年的能源需求年增速预期下调至2.2%,而由此减少的10年内预期增量超过巴西当前的石油年消费量。埃克森美孚还预计,中国能源需求2030年前将见顶。另有数据指出,经济增速放缓已对中国能源需求造成影响,而中国需求则一直被视为油价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中国政府数据也显示,2015年能源消费仅增长0.9%,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9%,是25年来的最低年增速。

    对于中国、印度和其他快速扩张国家的能源需求热潮的预测是基于现实的趋势。这些经济体日渐成熟,中产阶级人数大幅增长并使用更多能源,如驾驶汽车或使用空调等。埃克森美孚的能源展望称,上述因素也是其认为全球能源需求将在2014~2040年增长25%的主要原因。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原油需求仍以此前的速度增长,这主要因为中国在建原油储备。根据相关资料,2015和2016年,中国分别以平均50万桶/日和90万桶/日的速度进口原油。而据官方数据,中国原油储备量有限。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告,到2015年中期,建成舟山、大连等8个国家原油储备基地,总库容仅2860万立方米。中国原油储备分为国家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国家战略储备油库建设进度较慢,而商业储备油库几乎没启动。目前中国具体原油储备能力仍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储备能力趋于饱和,目前稳定的原油进口增势很难持续,油价将进一步承压。

 

  影响因素五:全球经济增速长期放缓的预期

  全球经济增速长期放缓的预期是又一个影响国际油价的负面因素。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是双向关系,经济增长需要能源,而能源的主要代表是原油,能否有廉价原油也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出于这个原因,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是原油需求预测的基础。但过去几年,全球经济增长一直被高估是全球石油供过于求的原因,简而言之,石油工业为并未实现的高经济增长率投入了巨额资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未来全球经济仅会不温不火地增长。但即便是不温不火的走势目前也受到威胁,导致对原油需求增长无法乐观。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几乎没有像样的复苏,悲观气氛总是挥之不去。全球许多重要经济体目前都在苦苦挣扎:日本的安倍经济学已被认定为失败;欧洲欧债危机未了,又逢英国脱欧、德国和法国的难民危机和宗教冲突等一系列打击;中国经济增长降速也远高于官方统计数据。美国某调研机构认为,受这些突发事件的影响,2016年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创历史新高,甚至超过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且过去5年全球平均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比上一个5年上涨了60%。

    2012年10月至今,IMF共进行17次经济增长预期调整,其中增速调降为14次。2016年,3次调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调降幅度达0.5个百分点,预期增速仅3.1%,不仅低于1980~2015年的历史均值3.5%,还低于2008~2015年的危机均值3.3%。

    比经济衰退这一表象更让人沮丧的是背后增长动力的缺失。IMF研究称,2005年至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后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普遍下降,无论欧美、日本还是中国都是如此。以美国为例,有数据显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均值0.97%,90年代的1.17%,本世纪前十年的0.83%,大幅降至2011~2014年的0.37%。IMF认为,美国经济活力不足的原因是各行业的初创公司占比持续下降,可能是大公司集中度过高,阻碍了新生产力出现和生产效率提升。同期,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则分别为1.01%、1.65%、3.69%、1.22%,最近几年降幅较大,但与欧美日等成熟经济体相比仍居高位。

    除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外,生产效率的下滑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也不断下降。内生增长理论指出,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遵循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长期来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会逐渐降低。在现实社会,各国央行不断加码的货币宽松政策并没有让全球经济重振雄风,相反,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减少。全球负债也创下历史新高,如果继续保持当下历史新低的利率,高负债不会导致什么问题,但当下低经济增长率几乎使提高利率成为必然,势必打压全球原油需求。各国政府开始注重能效,经济增长对原油需求增长的影响开始减弱,原油需求持续增长的可能也因此减少,或将使国际油价长期锁定在50美元/桶左右。(陆雨林)

石油壹号网
http://weibo.com/oilone/
本期调查 热词奥迪 巴西汽车 绿色建筑

真的假的?奥迪用二氧化碳和水造出柴油


0人
0人

真的假的?奥迪用二氧化碳和水造出柴油[全文]
客户热线:010-83686528 传真:010-83686528-8003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