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号称“里根时代以来最大规模减税”的新政还未实行,已在全球引起众说纷纭。
特朗普在总统竞选时主张将最高联邦企业所得税率由目前的35%降至15%,并降低联邦个人收入所得税。近日他又连发6条推特,声称美国将对企业实施大幅减税和政策松绑,但与此同时将对那些把工厂搬迁到其他国家、雇佣其他国家员工、却想把产品售回美国的企业征收高达35%的关税。这也被外界解读为特朗普的“胡萝卜加大棒”。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认为,大规模减税会使得部分资本回流美国,美元汇率走强,利率上升,这将为美国经济注入活力。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更担心的是,在美国科技创新体制下,低税负水平吸引这么多钱回去将直接推动美国整个经济科技水平,很可能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产生与上个世纪里根总统的减税同样的历史效应,即重大技术突破与其他国家生产技术水平拉开数量级距离。中国经济政策如果不采取重要调整,将面临很大困难。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明棋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减税并非重大技术突破的主要原因。里根减税后美国经济开始走向繁荣,很多人认为主要是财政政策的效果,其实这背后有很多其他综合原因,最主要的是美国的科技创新达到了一个新集群突破的阶段,以微电子、电脑、卫星通讯等核心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产业革命在美国率先取得突破。从长周期看,美国出现新一轮产业革命可能需要15年至20年。
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时经济政策主张的一大核心,正是大规模全面减税。
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他的主张号称将启动上世纪80年代里根执政以来的最大规模税改,主张将联邦个人收入所得税率由目前的七档简化为12%、25%和33%三档。这意味着美国最高联邦个人收入所得税率将由目前的39.6%降至33%。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特朗普主张将最高联邦企业所得税率由目前的35%降至15%,并提议对美国企业海外利润一次性征收10%的税,将所得税收用于投资密歇根州等存在经济困难的州。
在大规模减税的同时,近日他声称将对那些把工厂搬迁到其他国家、雇佣其他国家员工、却想把产品售回美国的企业征收高达35%的关税。
徐明棋告诉本报记者,随着特朗普经济团队的主要人员陆续到位,其幕僚团队与国会共和党领导层就减税问题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只是在企业所得税最低税率上,共和党众议院领导层倾向于维持在20%。不过,这种差异将不会影响特朗普就职后迅速出台减税政策,减税将是特朗普政府率先提出的经济改革的重要措施。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特朗普减税政策能落实,但具体减税到什么程度还需要看立法过程中的磋商,以及考虑美国的财政状况。
据美国税收基金会的测算,特朗普减税将使未来10年美国联邦政府的收入减少4.4万亿至5.9万亿美元。如果政府收入减少后能相应地减少政府的开支,财政赤字也未必大幅度增加,但是如果政府开支没法减少,那么财政收入减少必然要靠政府增加负债来弥补亏空,这就意味着政府每年的债务也会相应增长,幅度约占GDP的3%。
“美国能保持2%~3%的经济增速,外界对美国债务危机担忧并不大,因此美国有增加财政赤字的空间,债务增加会导致货币供应增加,通货膨胀有上升趋势,但出现高通胀的概率不大。”徐明棋称。
不过,如果特朗普不能平衡减税与美国财政赤字大幅度上升的矛盾,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可能不会轻易让其无限制快速扩大政府赤字,而由此产生的矛盾也可能令其减税计划打折扣。
资本回流
特朗普大规模减税和惩罚性关税带来的第一个直接影响,就是资本回流美国。
成功说服原本打算把工厂迁移到墨西哥的开利(Carrier)空调制造工厂继续留在美国,被外界视为特朗普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的首个案例。
12月初,特朗普正式宣布与这家公司达成协议:不会把工厂转移到墨西哥,而是把大约1000个工作机会留在美国中西部州。
据BBC此前报道,消息人士称,开利公司获得了7000万美元的税收减免承诺,作为交换,该公司才决定把原本准备移到墨西哥的800个工人岗位和300个总部研发岗位留在美国。
而这7000万美元的减免也大致相当于将工厂留在美国的成本。根据公司的估算,如果把这些低工资、高流动性的工作转移到墨西哥,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省6500万美元左右。特朗普对此回应称,按照他准备实施的削减公司税措施,公司将会得到更大的收益。
但这并没有真正阻止企业外流的脚步。开利仍然打算将1300个工作岗位外迁。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7000万美元的税收减免“建立在工人招募、岗位保留和资本投资等因素基础上”。
徐明棋分析称,一部分对于税收比较敏感的企业可能会在税收降低后回到美国投资。一些传统的行业,比如基建、钢铁、石油、化工等可能获利比较明显。如果加上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于这些本来已经缺乏竞争的行业加大保护,一些行业可能会获得短暂的复苏。
“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在全球布局生产,市场又横跨全球的高科技公司,比如苹果、IBM等,并不会因为美国的减税把生产线重新迁回美国。这背后涉及的配套供应链和综合成本不是所得税下调10%~15%可以弥补的。另外,这些跨国企业都有着避税的本领,他们的税收成本本来就不高,美国降低税收对这些高科技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并不大。”徐明棋称。
杨志勇对第一财经表示,如果美国减税引发全球减税,那么资本回流就会有限。如果只有美国减税,那肯定会带动部分资本回流。有一些技术进步已经表明,美国国内生产的成本不会比国外高多少,这是资本或企业回流的内在动力。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不少国家采取大规模减税举措。比如中国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举措,仅营业税改增值税一项减税规模超过5000亿元。英国也已宣称,到2020年将企业税下调至17%,实现在G20集团中最低的企业税率,促进企业创新。
徐明棋认为,对于那些正在全球进行投资布局,构建新的生产体系的一些新兴行业,比如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等行业,美国减税的举措仍然有很大的影响。欧洲、亚洲包括中国正在这些领域加大吸引全球企业进行投资的力度,在这些领域可能会看到税收竞争的现象。美国由于其他基础性条件要优于多数地区,可能会在这些领域的投资获得更多的先机和好处,这对于美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是有利的。
本周二,日本亿万富豪孙正义在与特朗普闭门会谈45分钟后表示,将在美国投资5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5万个工作机会,这些投资将主要集中给美国的初创公司。然而,靠初创公司创造5万个工作岗位很困难,毕竟初创公司雇佣的员工很少。孙正义称,计划用他此前和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及其他潜在伙伴成立的1000亿美元基金来大举投资物联网、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机器人等领域。
特朗普将这项投资归功于自己,认为是自己11月在美国大选中获胜促成的。另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还打算在下周召集硅谷知名企业的高管们开一个科技相关的会议。这些人多数在美国大选中强烈反对他当选。
减税将使美国经济腾飞?
特朗普大规模减税会否重振美国,实现新的产业革命,进而拉开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这是近来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近日许善达在2016天和智库中国财税改革论坛主题峰会上表示,特朗普大规模减税和上个世纪里根总统的减税可能会产生同样的历史效应。
他认为,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和苏联看起来如日中天,但在里根采取了大规模减税政策以后,90年代美国的IT技术就获得了重大突破,一下子把日本、俄罗斯乃至全世界各国的生产技术水平拉开了数量级差距。特朗普实施大规模减税政策后,钱流回美国,在美国科技体制下,出现重大技术突破可能性非常大。
徐明棋认为,里根减税后美国经济开始走向繁荣,很多人认为主要是财政政策的效果,其实这背后有很多其他综合原因,最主要的是美国的科技创新达到了一个新集群突破的阶段,以微电子、电脑、卫星通讯等核心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产业革命在美国率先取得突破,减税政策为新兴企业投资提供了刺激,加上上世纪80年代金融自由化后创新的金融手段为信息产业革命增添了巨大推动力,随后美国迎来了一波经济增长的长周期。经济全球化也为这些新兴的科技型公司快速增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美国经济由此迎来了战后的一次振兴。
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在美国新型行业新材料、生活制药、基因工程等方面领先世界其他国家,但还没达到上世纪80年代重要突破阶段,从长周期看,可能需要15到20年美国才能迎来新一轮产业技术重大突破。
杨志勇认为,特朗普减税和里根时代相比,应该有类似的效果,但可能比不上里根时代。对中国来说,继续减税很有必要。
许善达建议,对于特朗普大规模减税政策,中国也应该有战略上的应对,包括落实中央提出来的降低宏观税负和鼓励创新等。
当然,对于特朗普大规模减税的影响,美国分析机构也有不同看法。
一份由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与税收政策中心联合发布的最新经济报告显示,虽然特朗普的税收计划在短期内能促进美国经济、增加工作岗位,但到2024年,这一积极效应将逐渐消失,进而产生负面危害。
该报告称,特朗普的税收计划将降低企业以及高收入人群的纳税压力,在短期内可以促进投资和增加工作岗位,这无疑会刺激经济增长。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会增加联邦政府的债务压力,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倒退。
沃顿商学院发布的模型预计特朗普的的减税计划在2018年能使GDP提高1.1%;但在2024年,这种正面的效应就会消失殆尽,到了2027年,GDP将因此倒退0.78个百分点;到了2037年,他的计划将使得GDP的增速比原先的预期低4.6%。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在刚开始的10年里将减少上万亿美元的政府收入。由于缺少相应的补偿措施,美国将不得不大量地对外举债。美国政府将在吸引外资上被迫与私营部门竞争,从而导致经济中生产性资金的流失。“如果减税政策大幅度增加政府债务,这些债务将同时面临国内私有资本及国际流动资本的压力。”该报告这样写道。
客户热线:010-83686528 传真:010-83686528-8003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