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市场在2016年第四季度呈大幅上涨局面,为年度表现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期而至为2017年大宗商品的走势埋下了不确定性的伏笔。
上海证券报日前对17家期货公司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二的机构认为2017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向好态势,近九成机构认为“去产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外,与2015年底机构对大宗商品市场的普遍悲观预期不同,近六成受访机构认为2017年大宗商品市场景气状况将持续向好。
在大宗商品市场持续了近一年的显著上涨之后,受访机构不再看好2016年度最热的黑色产业链、有色金属和贵金属,转而旗帜鲜明地看多前期涨幅较小的油脂油料。不少受访机构看多豆油(7026, 20.00, 0.29%)、棕榈油、菜籽(0, -4980.00, -100.00%)油和原油,以及需求大增的橡胶(21230, -45.00, -0.21%)。
⊙记者 阮晓琴
参与调查的期货公司:
格林大华期货、申银万国期货、南华期货、中信期货、银河期货、倍特期货、金瑞期货、首创期货、广发期货、宝城期货、新湖期货、国投安信期货、国都期货、方正中期期货、华泰期货、混沌天成期货、中投天琪期货 。
(排名不分先后)
半数机构预计
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
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受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跌幅较大、投资复苏、宽松货币政策以及流动性充裕等因素影响,2016年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走势。据文华商品指数显示,大宗商品指数在2016年持续上涨了34.56%。此前,该指数连续五年累计跌幅超过50%。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为业界挽回了比黄金还重要的信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判断方面,有50%的机构认为将保持平稳,22%的机构认为将转好,另有28%的机构认为将变弱。与2015年底的调查结果相比,当时有69%的机构认为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显然机构对2017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明显偏向乐观。
对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变动趋势的调查显示,有44%的机构认为将保持不变,28%的机构认为将趋于偏紧,另有28%的机构认为将变得更为积极。其中,认为2017年将执行更为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机构比2016年的63%下降了35个百分点,这表明受访机构对2017年的宏观经济更具信心。
当然,也有受访机构对未来经济形势表示并不乐观。其中,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2017年投资将下降,房地产调控有可能会抑制消费。此外,出口虽然会有所增长,但难以抵消投资和消费下滑带来的影响。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认为,“调结构、稳增长”政策将使2017年房地产、钢铁冶金、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等行业增长放缓,预计2017年宏观经济将走弱。
PPI或呈“前高后低”走势
伴随着宏观经济逐步企稳,投资出现反弹,拉动PPI同比数据从2015年第四季度的最低位-5.95%快速回升至2016年11月的3.3%。有关2017年PPI走势的预测显示,有61%的机构认为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28%的机构认为PPI将继续向上,另有6%的机构认为将保持基本平稳。
此外,有关2017年一季度PPI的预测问卷结果显示,有83%的机构认为将保持平稳上升,6%的机构认为将保持不变,仅有11%的机构认为会大幅回落。
而有关影响PPI变动的诸多因素方面,有23%的机构认为主要是国内投资回升,16%的机构认为出口上升影响很大。
此外,许多机构认为2017年消费需求将难以提升。其中,有19%的机构认为国内消费将依然不振,仅有12%的机构认为消费将会有所提升。
三分之二机构认为
流动性将趋于收紧
流动性收紧趋势不改
2016年宽松货币政策为大宗商品的触底反弹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参与本次调查的机构对2017年市场流动性状况的预测显示,有67%的机构认为将趋于收紧,33%的机构认为将维持不变,而没有机构认为流动性会偏向充裕。这与机构对2016年流动性状况的预测大相径庭,2015年底的调查显示,有69%的机构认为流动性将保持充裕,仅有6%的机构认为流动性将趋于收紧。
在对影响2017年流动性状况变动的诸多因素的判断中,有61%的机构认为,主要是由于央行将执行稳健略偏中性的货币政策;有28%的机构认为,主要是将受到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影响,尤其是美联储在2017年将可能连续加息等;另有11%的机构认为,外汇占款可能减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此外,针对2017年国内货币政策是否会松动的调查显示,有89%的机构认为将不会松动,11%的机构认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没有受访机构认为会出现松动。具体来看,在有关2017年央行降息的预测中,有83%的机构认为不存在降息可能,17%的机构认为有可能降息1次;有关2017年央行降准的预测显示,有61%的机构认为不存在降准可能,33%的机构认为可能会有1次降准,仅有6%的机构认为或许在2017年有2次降准机会。
而在2016年度的本报调查结果中,有81%的机构认为央行在2016年将降息,表明在2016年初机构对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预期较高。但自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按揭贷款发放节奏受控,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上升,显示货币政策已趋于收紧。
金瑞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刘梦熠认为,国内外经济稳步复苏的底气和全球流动性拐点压力,都将使得2017年国内流动性趋向收紧。由于外汇占款减少,以及金融体系降杠杆、从严监管等都在主动或被动地影响流动性创造,所以今年不排除在一些特殊时点流动性会出现紧张。但是在流动性整体收紧背景下,大资金仍可能继续加大对大宗商品的配置。
下半年货币政策或将有所松动
参与本次调查的机构认为,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流动性已趋于收紧,2017年一季度将延续流动性中性偏紧态势。调查结果显示,在对2017年一季度货币市场利率(3个月shibor)走势判断中,有61%的机构认为将平稳上升,17%的机构认为将保持基本不变,两者占比合计78%,这与受访机构看好2017年一季度PPI数据的结果基本一致。
此外,多数机构认为2017下半年货币政策有可能松动。调查结果显示,有39%的机构认为2017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将出现松动,28%的机构认为2017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出现松动的可能性更大,另有22%和11%的机构分别认为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将出现松动。
预计2017年美联储将加息两次
在影响全球流动性的诸多因素中,美元仍然是受访机构关注的焦点。继2015年和2016年分别加息1次之后,2017年美元是否还会持续加息?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1%的机构预计2017年美元将加息两次,17%的机构认为将加息3次及以上,两者占比合计为78%。此外,有50%和33%的机构分别认为美元加息时点将可能选择在2017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可见,受访机构依旧看好2017年的美国经济增长前景。
科技进步引领美国经济复苏,但持续时间会有多长,美元加息周期能否继续,10年期美元国债收益率可以成为我们观察美国经济长期走势的重要指标之一。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能否形成长期上升趋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机构认为要视美国经济增长和负债率状况而定,28%的机构认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会继续上涨,另有22%的机构认为不会再上涨。
金瑞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刘梦熠认为,包括扩大基建投资在内的刺激经济措施,要视特朗普上台之后的具体执行情况而定,目前很难做出评估和预测。同时,过强的美元对当前的美国经济而言是负担,2017年美元加息情况或将再次低于预期。
六成机构预期
大宗商品景气度依然向好
大宗商品市场景气度依然向好
在目前宏观经济预期向好的背景下,受访机构对2017年大宗商品市场的景气度保持乐观态度。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1%和28%的机构对2017年大宗商品市场景气状况的判断分别为“好”和“一般”,仅有11%的机构认为未来大宗商品市场景气度“较差”。
上述结果和去年同期的调查形成鲜明对比。在2016年初针对“2016年大宗商品景气状况”这一选题时,分别有50%的机构选择“较差”和“一般”,而无人选择“较好”和“很好”。另外,在针对连续下跌五年之后的“2016年大宗商品整体价格走势”的判断方面,多达69%的机构认为将小幅回落,19%的机构认为将保持基本不变。可见,当时受访机构对大宗商品市场的景气情况较为悲观。
受访机构对资金流向尚存分歧
从影响大宗商品市场的资金面因素来看,2016年大宗商品大涨,其中螺纹最多涨了1倍、焦煤最多涨了2倍,大宗商品之所以大涨,主要得益于资金大量涌入。数据显示,2016年上海期交所、郑州期交所和大连期交所的交易总量同比增长了27%。2017年期货市场的资金面情况将会如何变化?资金能否继续不断流向大宗商品市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各有50%的机构选择了“可持续”和“不可持续”。
在对影响2017年商品市场波动的主导因素进行判断时,认为商品基本面因素影响较大的机构占26%,认为国内宏观面因素影响较大的机构占23%,认为房地产调控影响较大的机构占11%,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影响较大的机构占7%。此外,认为全球经济和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较大的机构占比分别为11%和14%。由此显示,国内因素仍然是影响2017年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的主要因素。
“去产能”已取得显著成效
从影响大宗商品市场的供给面因素来看,2016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大任务得到了有效的贯彻与落实。2016年“去产能”效果显著,对2017年的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大宗商品市场走势影响深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的机构认为“去产能”成效突出;89%的机构认为“去产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后续还要看未来政策如何进一步贯彻和执行;6%的机构认为“去产能”效果比较明显。可见,受访机构总体上还是一致肯定了2016年的“去产能”成效。
实际上,2016年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之所以能够持续大涨,与各级政府力主供给侧改革以及极力压制落后产能复产等措施有关。比如,虽然2016年煤炭价格上涨了1-2倍,但煤炭行业仍然严格执行267个工作日制度。
房地产投资增速预期将显著回落
从影响大宗商品市场的需求面因素来看,自2016年10月以来全国多地实施了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销售环比出现下降。在对2017年的房地产投资增速预测中,有67%的机构认为将平稳回落,11%的机构认为将大幅回落,两项合计占比为78%。此外,有11%的机构认为将保持基本不变,另有11%的机构认为将平稳上升。
针对房地产投资增速变化对2017年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影响的判断,有28%的机构认为短期和长期影响都很大,39%的机构认为长期影响更大一些,17%的机构认为短期影响将更剧烈一些,三项占比合计达到了84%。此外,有17%的机构认为短期和长期影响均有限。可见,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变化对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仍将影响深远。
为了保持2017年经济稳定增长,管理层是否会采取政策对冲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的冲击与影响?本次调查显示,有61%的机构认为国家会采取措施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另有39%的机构认为要视2017年的经济增长情况而定。
此外,从海外需求对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来看,最大变量是美国候任总统上任后是否会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72%的机构认为美国将会适度增加基础设施投资,11%的机构认为美国将大幅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另有17%的机构认为美国可能会适度减少基础设施投资。
针对美国可能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有50%的机构认为,短期影响剧烈,但长期影响不大;22%的机构认为,短期和长期影响都将很大。
看多油料油脂
看空金属
看多油脂油料
受访机构依旧看好2017年的大宗商品市场走势。具体来看,在一季度最为看多的商品中,有34%的机构选择油料油脂,18%的机构选择粮食(玉米(1563, 18.00, 1.17%)、小麦、早籼稻),另有18%的机构选择能源、化工。
从具体投资品种来看,在一季度最愿意做多的商品选择中,有12%的机构选择豆油,9%的机构选择棕榈油,6%的机构认为可做多菜籽油,7%的机构认为可做多原油,还有6%的机构认为可做多橡胶。
倍特期货研发中心副总监李攀峰认为,看多油脂油料主要是因为2016年整体涨幅偏小。部分技术派人士也认为,油脂存在上涨的可能。另外,供给侧改革主线也利好油料油脂板块。
看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
在一季度最为看空的商品调查中,有34%的机构选择了黑色金属,19%的机构选择有色金属,19%的机构选择贵金属。
从具体投资品种看,在一季度最愿意做空的商品选择中,有11%的机构选择动力煤,9%的机构选择铁矿石,6%的机构选择螺纹钢,6%的机构选择焦煤,5%的机构选择焦炭(1652,-23.00, -1.37%),9%的机构选择铝,另有6%的机构选择铜。
2017年一季度机构对多空板块或商品走势的预判主要是基于2016年部分商品的大涨。2016年螺纹钢引领黑色产业链商品大涨,其中焦煤动力煤、铁矿石等商品价格出现飙升。例如,在行业存在明显供过于求状况下,铁矿石指数从282最多曾上涨到656。
同样,由于2017年预计美元将加息两次左右,贵金属价格仍将承压。本次调查显示,有8%的机构认为应该做空贵金属黄金和白银。
当然,受访机构对黑色金属的看空态度相对温和。在对2017年煤价走势的预测中,有22%的机构认为将平稳上升,39%的机构认为将保持基本不变,33%的机构认为将平稳回落,另有6%的机构认为将大幅回落。这表明,大部分机构认为2017年煤价或将呈现“横盘震荡”走势。
而在对2017年螺纹钢价格的预测中,有33%的机构认为将平稳上升,33%的机构认为将保持基本不变,22%的机构认为将平稳回落,另有11%的机构认为将大幅回落。整体来看,2017年螺纹钢价格也将以“横盘震荡”为主。
油价预计将平稳上升
原油是大宗商品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交易品种,而欧佩克在2016年12月已经达成减产协议,2017年的原油价格走势值得关注。本次调查显示,有56%的机构认为原油价格将平稳上升,6%的机构认为将大幅上涨,两项合计占比为62%。此外,有39%的机构认为原油价格将维持区间震荡;而对减产协议对油价影响的调查显示,有56%的机构认为短期影响剧烈但长期影响不大,39%的机构认为短期和长期影响均很大。
天然橡胶是2016年第四季度涨幅最大的大宗商品之一,对上涨原因的分析中,有33%的机构认为主要缘于需求大增,33%的机构认为是库存处在低位,17%的机构认为主要是由于供给不足,另有17%的机构认为是由于资金推动。
客户热线:010-83686528 传真:010-83686528-8003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