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斥违规与争议的地方交易所,迎来“史上最严整顿期”已经两个月有余。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在这轮严打风暴中,曾被重点点名的邮币卡类交易所,在地方金融局的重拳整改下,已由原先的100多家减少到不足50家,在整治风暴下,不少邮币卡交易所选择停盘、转型或直接退市,清理整顿力度可见一斑。地方交易所的乱象暴露出监管上一定程度的缺失,在这轮清理整顿后,如何防范乱象“春风吹又生”成为监管层要面对的问题。
整顿邮币卡交易所
“准确来说,以前开展和邮币卡业务有关的交易所有100多家,目前有的停盘,有的转向茶叶和保值业务等,还有一部分明确关掉邮票业务了,市场上专注做邮币卡业务的交易所已经不足50家了。”一位邮币卡行业人士近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最近两天还刚关闭了一家”。
这家近期退出邮币卡业务的交易所名为汉可达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中心邮币卡平台(以下简称“汉可达”)。北京商报记者在汉可达官网看到,3月7日,该平台发布了一则公告,称按相关部门要求,以及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第三次会议“回头看”指示,交易中心研究决定,该平台的邮币卡藏品于2017年3月1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交割提货日期为3月14日-15日。
公开资料显示,汉可达成立于2016年3月,也就是说,这家平台目前还没“满岁”。像汉可达一样,这轮被整顿的有不少是资质还不深的平台。上述人士介绍,“一般货源量比较大、资质相对过硬、操作方式获市场普遍认可、用户维权举报不多的平台,在这轮整顿过后被留了下来。以直销模式或‘喊单’模式推广开户的平台大多都被直接关掉了”。
不过,并非所有交易所在关闭交易时都会发布公告。上述人士介绍,停盘、转型或直接退市的邮币卡交易所,都是收到地方金融局下发的通知进行整改的,但不少是私下进行的,不一定会全部披露出来,“平台自身也不一定愿意说”。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1月初联席会议召开后,市场传出多批被整改的交易所名单,但目前仍没有看到官方的披露。
对于投资者而言,是否存在邮币卡交易所关闭的太过紧急或仓促,导致投资者资金受损的情况?上述人士表示,一般情况下,交易所都会提前通知投资者提货,但是否有投资者蒙受了损失,由于没有充分披露的信息,还不好判断。
逐利下的疯狂
过半邮币卡交易所停盘、转型甚至直接退市,这个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场乱象的严重程度。此前,联席会议已直接给部分交易所的行为定性,称“部分邮币卡类交易场所开展现货发售模式涉嫌市场价格操纵”。而后,北京商报记者从一位地方交易所经理处获得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三会议》会议手册中,提到邮币卡交易所违规数量为45家,并且“由于未能将辖区内交易场所全部纳入现场核查等原因,交易场所的实际违规数量可能更高”。
邮币卡行业并非惟一被锁定的整顿对象。根据会议手册显示,开展贵金属、原油交易等业务的交易场所违规数量也较多。全部算下来,全国共有300多家涉嫌非法期货交易、“类证券”投机交易等违规交易场所。
近段时间多家交易所已发布业务转型公告,提前应对行业清理整顿。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广东省贵金属交易中心、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等至少15家交易所宣布调整或停止部分相关业务交易。
此前,不少交易所打着现货石油、黄金、白银等交易的旗号,以高额回报忽悠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进入,一边诱骗投资者频繁买卖以赚取巨额手续费,一边违法违规与投资者进行对赌交易,投资者轻易地就成为“鱼肉”。投资者巨额亏损的背后,这些交易所却赚得盆满钵满。
一位上世纪90年代曾在地方交易所工作过的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之前的地方交易所数量没有这么多,市场也没有这么乱,之所以各地都蜂拥而入,就是看到交易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他透露,1993-1994年间,他曾在一家地方证券交易中心工作,彼时该交易中心每年盈利可达数亿,员工却只有不到50人。
可想而知,员工的收入水平也是其他行业望尘莫及的。该人士坦言,当时月工资能达到4000多元,是其他行业员工的至少20倍。
“现在交易所的盈利能力依然不减。”该人士介绍,以期货业为例,现在很多期货公司自身都在赔钱,是靠几家大型的期货交易平台返手续费维持,去年各大期货交易所返的手续费不下20亿元。
但矛盾的是,我国交易所普遍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组织,更像是个事业单位,也因此获得投资者的信任。此前就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很多地方政府就是本地交易所的“保护伞”,出于本地融资的需求才设立的交易所,所以对乱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实交易所就像企业一样。”上述有着从业经历的人士进一步以美国为例分析,美国很多交易所开着开着就会消亡或被兼并了,或者只保留区域性的单一功能,最后市场上只有像纽交所一样的几家知名大型交易平台。但他们明确就是以盈利为目的,为了和对手竞争,反而能提供给投资者更低的交易费率,有更高的效率。我国一些交易所,不打着盈利的旗号,却是为了赚钱什么都干,更加深了经营和市场风险。
业内呼吁立法
有市场人士认为,在“史上最严整顿期”的风暴来袭之下,今年可能是地方交易场所最艰难的一年。地方交易所需要阵痛才能换血,才能生存下来。
这其实已并非地方交易所的首次“阵痛”。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已经开展过多轮整顿。2010年之后,监管层的鞭子也一直不断落下。例如2011年,国务院明确地方交易所“谁批谁管”的原则,明确清理整顿的职责由地方政府来履行;2013年,联席会议办公室也曾开展过一轮清理整顿,关闭了215家交易所,转型不再从事交易所业务的有5家。
但在多轮整顿后,一些交易所仍然肆意乱为,甚至在验收后违规行为又死灰复燃。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王德怡指出,近年来地方交易场所数量激增,总体质量却没有提升,反而是欺诈交易盛行,还有新型交易骗局出现。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却投诉无门,引发不少群体性事件。
这显示出监管在实际操作流程上有很强的不规范性,各地政府之间也缺乏统一的监管规则。“相关部门从开立交易所到日后监管环节都还需要加强,不能想开就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进一步提出,“整顿再放开、放开再整顿”已经形成一个怪圈,这个思路需要转变。他指出,从近20年的整顿效果来看,交易所往往是一整顿就收紧业务,过一段时间在各种力量的集结下又重新开始了。因此,要用多层资本市场的理解来看待整顿。
“这种整顿思路,就是不如放开交易所,因为现在我们要建立多元化的、分级的、分区域的资本市场,有的是全国性的,有的是本省的,每个地区都有权通过一定的规则设立各种交易所,国家可以鼓励它们做大做强。但在执行过程中,每个省都要遵从一个交易管理条例,要分级分层管理:第一要加强对交易所经营行为的管理,防止欺诈,不能违反公章,损害投资者利益;第二根据规模、影响力等进行认定,比如一级、二级交易所以及它们相应可以开展的业务。”刘澄进一步表示,认定不等于强制,而是市场地位的承认,就像评级机构一样,有三个A两个A,以此引导投资者合理投资。
这样的思路更尊重市场规律,而不是只有强化甚至命令的手段来整顿,但这样的思路需要法律的支持。王德怡表示,关于交易场所的法律法规不存在根本性的空白,国务院及证监会、商务部等已多次出台监管文件,但这些文件在地方上无法落实,一些地方政府违规批文,或者只批文不监管甚至包庇纵容。
希望监管层完善纲领性文件已成为不少业内人士的共同心声。不过,虽然还在探寻中,但上述邮币卡行业人士乐观表示,在这轮整顿过后,留下的交易所会继续摸索前进,向好地发展下去。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程维妙
|
客户热线:010-83686528 传真:010-83686528-8003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