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 “师傅们,劳动节快乐!”5月1日,休假回家的华北油田采油四厂实习大学毕业生祁涛在队微信群里,为他的作业工师傅们发送了一张大大的祝福图片。
再过几天,祁涛与另外两位“小伙伴”刘博、冯建发就要与为期4个月的作业工实习生活说再见了。3名90后大学生,除了对未来的诸多憧憬,更多的是不舍和难忘。在又苦又累的生产一线,他们经历了怎样的体能考验和精神历练?“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祁涛(左)向技术人员学习施工设计
祁涛:油二代眼里的变与不变
“数九隆冬,下冲砂作业。一根根油管下入井内,返出的洗井液就跟下雨一样,但我并没有看到大家躲避和懈怠。我的队长和班长快速推送油管和吊卡,他们顶着寒风身上冒着热气,为油井加快投产而忘我工作……”西南石油大学毕业的祁涛说,通过在作业队实习,作为油二代的他更深刻地体验到了父辈工作的艰苦和不易。
祁涛实习所在的采油四厂,也是原从事钻井工作已退休的父亲年轻时奋战过的地方。那时,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地北来会战……那些耳熟能详的生产井和区块,都留下过父亲的青春和汗水。
除了工作的艰辛,祁涛感受更多的是变化。“工作中,整洁的作业现场、规范的施工流程、严格的操作规范,让我安全感十足;生活里,可口的家常饭菜、舒适便捷的公寓、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我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祁涛说。
刘博:为石油人的技术范儿点赞“在许多外人眼里,石油工人都只会出傻力气,没有技术含量。如果不是亲手操作,我根本无法想象,看似简单的工序环节干起来会如此精细和烦琐。我为石油人的技术范儿点赞!”
通过“零距离”接触,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刘博看到了石油人的执着与精心。
京59-12井近年来因低产关井。今年初,经厂地质部门重新研究审视,决定钻塞补孔合采恢复生产。但该井两个同类型桥塞均由于地层出砂而卡在井内。磨铣无法解决,打捞鲜有先例。那些日子,队里的技术人员带着刘博联系到原工具生产厂家,核实工具外部尺寸及各部件规格型号,设计出“套铣筒+内捞筒+旋转钻具”组合的磨铣打捞一体化工具,并反复加工改进。经过十几个日夜的连续作战,两次套铣打捞均一次成功,完成了京59-12井合采补孔作业。
“采油四厂利用自主创新设计的套铣打捞一体化工具,首次实现可钻式电缆桥塞打捞。作为施工的全程参与者,我感到很自豪!”刘博高兴地说。
客户热线:010-83686528 传真:010-83686528-8003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