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可林 摄
有监管者形容巴克莱有一种“赌博文化”,而且以大众利益为赌注。丑闻也许表明银行业应该反思,树立正确的文化和伦理,金融业的本质是服务业,这种“工具性”不应“异化”为目的本身。
上一场官司的余波还未消逝,汇丰近期又因同一个理由——“涉嫌外汇操纵”受到指控。
6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Finance Times)报道称,欧洲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汇丰(HSBC)被指控操纵外汇市场,可能将因此面临新的司法诉讼。这一指控来自于一家外汇投资公司ECU Group,其为汇丰客户之一,该公司指控汇丰的交易员操纵市场,以客户的损失为代价帮助自身获利。
据报道,ECU已向伦敦法庭提出申请,要求汇丰银行提交在2006年执行的三份大型外汇交易相关的订单记录。
ECU方面表示,在2006年进行外汇交易的时候,怀疑市场上一些外汇订单被汇丰银行交易员操控并“提前执行”。在向汇丰银行进行投诉之后,汇丰银行承诺进行全面的内部调查,最终对外宣称没有发现任何不法行为。
对于这一结果,ECU方面显然是不满意的。“正在搜集汇丰银行此前内部调查的所有相关文件和证据。”ECU还透露,在2006年的外汇交易中,ECU在下达订单和触发交易过程中,市场汇率有大幅度的上涨和回落。
目前,ECU和汇丰发言人均对此不予置评。
官司缠身
除了面临来自ECU Group的指控,汇丰还陷入另一桩操纵汇市官司中。
汇丰前任欧洲、中东和非洲货币交易主管Stuart Scott日前在英国因被指控操纵外汇市场而被捕并保释。据悉,Stuart Scott与该行外汇货币交易全球主管Mark Johnson此前被美国监管机构指控操纵一笔为其客户——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商Cairn Energy所进行的35亿美元的外汇市场交易。去年,Mark Johnson已于美国被捕。
根据美国司法部去年公布的文件,这两名高管被指控利用预先获知的信息“抢先交易”,从而为汇丰和自身获益800万美元。
普华永道(华盛顿)分析师陈超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解释,抢先交易在大部分金融交易场景中都可能发生。在这个案例中,可能存在的情况是,银行在知道后续有外汇大宗交易的前提下,提前买入该币种外汇或卖空对手方的币种外汇。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依法律要求向资本市场或投资者披露利益冲突的信息,而利用后续该大宗交易发布及其对外汇市场影响而导致汇率价格波动获利。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系主任奚君羊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欧美等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成熟,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不少丑闻的发生其实在于法律并没有非常完善。同时,对于发达国家的银行而言,在完全市场化的竞争中,银行难免会出现一些比较激进的做法以争取更大的利益。
定罪困难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报告,2016年全球外汇市场的日均交易量在5.1万亿美元左右。其中,英国外汇交易量在全球占比为37.1%,排名第一。客户一般通过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或电话进行外汇买卖操作。
报告还指出,少数几家大银行仍以自有资金买卖外汇,不仅继续提供报价和充足的流动性,而且还因拥有足够的客户订单使得客户交易内部化成为可能。与此同时,银行间交易模式也不同于以往。此前,银行间交易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交易商间的头寸交易。近年来,主要外汇交易商可在非银行间交易场所将价格发送给其他银行,或即时响应其他银行的报价。
“和在公开市场交易的股票不同,外汇交易属于OTC(Over The Counter,场外交易市场),相对而言其交易透明度较低,对手方也以银行为主,而且此类交易也不属于实时交易。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留给作为交易对手方的银行更多‘考虑空间’:比如,根据客户关系和信用度、交易指令的大小和交易复杂程度等因素,不同的客户可能会拿到不同的汇率价格。”陈超解释。
但是陈超也指出,对监管机构而言,挪用客户资金、泄漏客户信息这些指控比较容易取证和定罪,但是指控汇率操纵的难度高很多。
“因为目前银行在外汇买卖方面的操作实际上有多种方式,也没有法律明确规定银行不能与客户执行相反操作。”陈超进一步称,实际上,银行方面可以解释称,基于交易员对市场的判断,所以事先银行单边持有某货币头寸。如果客户交易指令下达,银行可以同时进行对冲。这一过程中,银行实际承受了汇率波动的风险,因此在与客户交易指令进行对冲时,盈亏均有可能。而其在客户交易指令上赚取超额外汇收益,可以以之前承担的额外风险来解释。
利益熏心
陈超表示,欧美银行业每隔两三年总会听到某几家银行又因为外汇操纵而遭到监管方面处罚的消息。从2012年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丑闻到2014年、2015年间七家大行因滥用信息和操纵外汇标准而被罚款超过100亿美元。
“事实上,‘违规操作’、‘踩红线’这些对欧美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来说都不算太大的新鲜事,更多的是这些案件被曝光在公众面前。”他说。
最近的一起便是5月25日,法国巴黎银行(BNPP)收到了纽约银监会开出的一张3.5亿美元的罚单。这家银行被指控操纵外汇汇率、勾结并执行虚假交易、挪用客户资金,以及泄漏客户信息。
高盛公司前高管格雷格·史密斯在离职后,曾公开抨击高盛文化。他说,现在高盛的运行模式和赚钱理念把客户的利益放在次要位置,首先想着自己赚钱,藐视客户。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评论版主编刘波此前撰文指出,西方银行业的燃眉之急不仅表现为Libor丑闻,现在甚至出现了各家主要大银行均在因不同原因接受司法机构调查的空前“盛况”,金融业的信任危机加剧,而人们普遍认为这与盛行于大银行的“犬儒”文化有关——醉心于追求利润而忘记了金融业的“本分”。有监管者形容巴克莱有一种“赌博文化”,而且以大众利益为赌注。丑闻也许表明银行业应该反思,树立正确的文化和伦理,金融业的本质是服务业,这种“工具性”不应“异化”为目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