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石油走出去25年,可以说是为了国家石油战略出生入死,战争、武装袭击、绑架的威胁,霍乱、伤寒、疟疾等疾病,从来就没有间断过。“随便找一个人出来,都有传奇的故事。”贾勇说。
非洲之行我有两个最大的心愿,一是去苏丹的达尔富尔地区,另外一个是到南苏丹采访,这两个地区都与中石油在苏丹\南苏丹的油气合作业务有直接关系。1995年,中石油首先获得苏丹南达尔富尔地区6区的石油勘探开发权,而后中石油与其它合作伙伴又获得苏丹124区与37区石油勘探开发合同,这两个油田的大部分在2011年南苏丹独立后划归南苏丹。
在准备与协调采访阶段,我多次提出要求去油田一线采访,但最终因油区安全原因,达尔富尔采访临时取消,南苏丹油田的采访也因油区周边的武装冲突等安全原因未能成行,成为非洲之行的最大遗憾。
在苏丹采访期间,我与中国石油尼罗河公司总经理贾勇共进行了五次谈话。尼罗河公司负责中石油在苏丹\南苏丹的油气投资业务,贾勇是公司的第七任总经理,出生于1965年。
这篇访谈是他第一次接受采访时所谈到的内容。整个采访间很少提问,都是他在讲“南苏丹的故事”,没有任何渲染,把一个个“惊天动地”的情节呈现在面前,一步步地推进故事的进展。
中石油走出去25年,可以说是为了国家石油战略出生入死,战争、武装袭击、绑架的威胁,霍乱、伤寒、疟疾等疾病,从来就没有间断过。“随便找一个人出来,都有传奇的故事。”贾勇说。
这也是中石油第一次披露他们在南苏丹的完整经历。
南苏丹独立带来的挑战
《21世纪》:2011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不仅仅使原来的苏丹一分为二,也使油田一分为二。作为在第一线的人,你们当时都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贾勇:南苏丹独立后,尼罗河公司面临着四个方面挑战和考验。首先是油气合作的资源国主体随着南苏丹的独立由一个苏丹变为苏丹和南苏丹两个。原来的124区、37区油田也一分为二,124区分为苏丹124区和南苏丹124区,油田划分基本为各占50%。37区项目也分成苏丹37区和南苏丹37区。其中75%的油气资源和油田归南苏丹37区,中心处理站和外输管道归苏丹37区。原来一个资源国就能拍板决定的事情,因为油田和设施分属不同资源国主体,石油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油气合作的主体增加,从管理难度、利益平衡等方面,都增添了前所未有难度。
其次,伴随着油田一分为二,资源国主体的变化,面临着系列现实和历史遗留问题的挑战。现实来看,原来与苏丹政府签署的协议,在南苏丹需要重新谈判协商。历史来讲,资源划归两个国家后,原来存在的油田和管道等设备设施资产的归属分配,以及合作协议期限、产品分成比例和相应债务关系等如何解决,也是棘手的问题。
第三是运行管理和安全风险加大。南北分立后,南苏丹生产的原油须经苏丹的管道和码头,进入国际市场销售;而苏丹的中心处理设施和管道通过输送南苏丹的原油,获得经济效益;从产业链的管理运行效率和成本来看,显然是协调工作剧增,并伴随成本的大幅上涨。其次南苏丹独立后,武装冲突不断,并且多发生在油田周边;加之经济落后等原因,油区偷盗、抢劫等恶性事件多发,安全风险增大。加之苏丹自然环境非常恶劣,高温多雨、蚊虫肆虐,容易感染热带病。
第四,南苏丹是一个内陆国家,物资供给即货物交流必须经过周边国家,难免被征收税负,加之基础设施薄弱,支撑油田运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油田运作成本巨大。
《21世纪》:南苏丹独立后,中国石油是怎样打开局面、第一时间进入南苏丹开展油气合作的?
贾勇:2011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后,中国政府随即宣布承认南苏丹共和国,并同南苏丹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承认了南苏丹的国际地位,为我们企业后续运作提供了外交保障。
其次,中石油在苏丹南苏丹开展合作的油田是由多家国际石油公司(即合作伙伴)共同参股的联合作业公司运作,任何决策都需要经过合作伙伴磋商确定。合作伙伴间达成共识也是必须的。在南苏丹独立前,中石油牵头的合作伙伴已在朱巴开展了相关准备工作。在2011年5月份,中石油派员到南苏丹自治政府拜会了相关人员,就在南苏丹开展长期石油合作进行了交流和商讨,取得了积极成果。南苏丹独立后,124区、37区联合作业公司于2011年7月13日至20日在南苏丹首都朱巴注册成立了相应机构。
同时,合作伙伴与南苏丹政府就石油合作协议进行了多轮谈判,最终于2011年12月达成共识,中石油为主的合作伙伴分别与南苏丹石油矿产部签署了南苏丹124区、37区的ESPA过渡协议(TA)谅解备忘录,确定了合作伙伴与南苏丹政府石油合作的基本法律框架,保障了南苏丹独立后油田安全平稳有序生产,以及石油长期合作。
处理油田关停
《21世纪》:南苏丹政府在2012年关停的是哪几个区块?
贾勇:由于与苏丹石油利益冲突的升级,2012年1月20日,南苏丹石油部向南苏丹37区和124区联合作业公司下达了2天内关闭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等活动的指令,包括南苏丹124区和37区两个区块的全部油田。这两个油田加起来共有700多口生产油井,油井平均深度2000多米。如果停止油田生产,必须要把油井、连接油井的管汇和外输管道中的原油全部用饱和水置换出来,否则油井、管汇和外输管道中的原油一旦凝固,油田和设施将面临全部报废的灾难后果。而根据原油品质、设施关停流程、饱和水处理要求等技术和管理规范,完成上述油田和设施关停工作至少需要十天到两个星期的时间。但政府要求两天之内关停油田。
《21世纪》:当时中石油是如何处理关停这件事情的?
贾勇:首先,关停南苏丹37区和124区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等活动指令是下达到联合作业公司的。联合作业公司接到指令后,马上向合作伙伴进行了汇报。中石油为主的合作伙伴一致表态理解南苏丹石油部决定,并联合向南苏丹政府解释:如果不按照科学规范的流程关停,2天之内强制性关停,只会对油田和设施造成无法恢复的灾难性后果。但石油部仍然坚持必须执行其指令。经过多方反复解说做工作,最后动员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出面向政府做解释说服工作,才勉强同意在最短时间内关停油田,并派出关停督导组到油田一线监督,其间也作出一些极端举措。油田一线的中石油员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原本两周的工作量,最终只用七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最后安全地把油田关停了。
《21世纪》:如果强行关停造成油管凝固是否有解?
贾勇:如果不计成本,地面部分的管汇和外输管线可以采用高压热水反复冲洗,或者采用分段切割解堵,乃至分段置换等方法尚可解决。但油井2000多米深的井筒如果凝固,则只能报废,重新打新井。特别是南苏丹37区千万吨级的油田,一旦发生凝管,基本无解。
南苏丹油田高效复产
《21世纪》:南苏丹油田关停了几次?
贾勇:自南苏丹2011年7月9日独立后,南苏丹124区油田关停过2次,南苏丹37区油田关停过1次。即2012年1月20日,石油部下达关停指令,南苏丹37区油田和南苏丹124区油田停产至2013年4月底复产。自2013年“12·15”武装冲突爆发,于12月18日关停后,南苏丹124区油田到目前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尚未恢复生产。
《21世纪》:南苏丹政府决定油田复产的动力在哪里?
贾勇:首先,恢复油田生产是苏丹和南苏丹的共同需要。苏丹方面,南苏丹独立后,原来苏丹石油产量的75%划归了南方,并且苏丹75%的外汇收入来自石油。南苏丹方面,国民经济的98%依靠石油收入,油田停产,等于直接断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其次,国际社会的推动协调。南苏丹油田停产后,国际社会由非盟主导,中国等积极促和,双方回到了谈判桌前。经过多轮谈判,终于在2012年9月27日签定了石油利益分配的协议。
第三,苏丹、南苏丹的石油工业现状决定了双方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合作关系。南苏丹的石油资源需要通过苏丹的管道输送、港口交易进入国际市场,而苏丹的管道和港口设施通过输送南苏丹的原油取得经济效益。如果南苏丹无限期停产,苏丹的管道会因自身低输量运行面临凝管风险,苏丹炼厂也会因原油供应减少而被迫降低加工负荷。
《21世纪》:2013年4月南苏丹油田是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复产的?
贾勇:南苏丹油田的复产面临很大的挑战:一是15个月的关停造成大量的油田设施设备甚至电站被战争破坏或被当地百姓盗抢,一些控制柜的门被拆回家当房门,电缆被砍断卖铜线;油田营地被百姓占领,部分营地已成为一片废墟,原本脆弱的交通、通讯全部瘫痪。二是南苏丹油田复产涉及苏丹管道同步复产方才可行,否则南苏丹油田恢复生产后,原油将无法输送港口进入国际市场,容易造成储油罐溢出影响环境的危险。三是南苏丹各种资源极其短缺,所有油田物资需要到国际市场采购,加上两苏边界尚未开发,一切物资均需要空中运输,协调办理各种入关手续等需要大量时间,以及南苏丹当地的员工大量流失,需要重新招聘人员等等。油田恢复生产,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在南苏丹油田复产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在停产期间,组织管理、技术、操作人员,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制定了“先投产、再提产、后扩展”的复产“三步走”路线图,组织、方案、措施、安全四个落实的总体部署和人员、装备、物料、规程等10个到位的具体措施。二是接到苏丹和南苏丹政府复产通知后,立即组织协调合作伙伴和承包商投入复产实践。三是提前储备了主力的当地操作人员。以中石油为主的油田一线的复产员工,面对油田无通讯、无电力、无营地、道路被毁、补给困难等,在气温高达40多度、疟疾伤寒高发、毒蛇毒蜂出没的非洲草原上挥汗如雨、以苦为乐、赤诚奉献,终于使荒芜沉寂的千万吨级大油田焕发盎然生机。
2013年4月13日,停产长达15个月的南苏丹124区油田一次性成功复产;2013年4月30日,停产长达15个月的南苏丹37区油田一次性成功复产。两个油田复产时间比南苏丹政府预计最快的投产时间还早半年之多。5月5日,南苏丹石油部长亲自开启了油田外输阀门,并对中方员工在停产时坚持职业操守、严格履行技术规范、使千万吨级大油田得以保全的行为表示崇高敬意。
战火中的坚守
《21世纪》:南苏丹油田恢复生产不久,国家内部又发生了武装冲突。
贾勇:2013年4月底复产后,南苏丹37区和124区联合作业公司都在实施油田稳产上产计划。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2013年12月15日,南苏丹执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党内产生严重分歧,在首都朱巴引发激烈武装冲突,并且延伸到南苏丹37区和124区油田所在地上尼罗州和团结州。油田的员工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用短短的四天时间,完成了南124区油田228口油井、440公里单井管线和70公里主管线清洗,实现油田安全关停,并实施撤离。南37区油田则由中石油58名油田管理人员带领关键岗位的南苏丹员工,在战火中坚守岗位,维持千万吨级大油田的基本生产。
《21世纪》:“12·15”冲突对油田影响大吗?
贾勇:对南苏丹124区油田来说,负责保卫油区安全的部队于12月18日晚宣布易帜后,南苏丹124区联合作业公司成立了应急委员会,协调处理现场情况,并向南苏丹石油部报告了现场情况,要求紧急关停油田生产保全资产,并撤离油田现场全部人员。当时南苏丹124区油田有中外员工500多人,我们从12月20日到12月26日,共租用13架次包机,撤离中方人员118人、国际雇员和当地员工413人,现场共撤离总人数531人。南苏丹124区油田于12月22日完成停产准备工作后,全面停产。至今因安全原因还没有恢复生产。
南苏丹37区油田是个千万吨级的大油田,油田现场有773名中方员工以及近2000名当地员工,开展钻修井作业、产能建设、基础建设,维护着日产原油20多万桶的油田,是政府军重点保护对象,也是驻军最多的油田。首都朱巴武装冲突后,战火迅速蔓延到37区油田所在的上尼罗河州。油田的公路上到处是持枪的军人和载有机枪的皮卡车,油田机场布置了坦克和高射炮。员工夜里巡井的时候,常有成群荷枪实弹的士兵突然涌出,对车辆进行拦截检查。当地员工纷纷放弃工作逃离保命,仅几天时间2000名当地操作员工仅剩下不到150人,而管理油田运行的大多是外籍员工,往日熙熙攘攘的油田营地瞬间冷清。最后,我们在油田现场关键岗位保留了58名管理人员,以继续维持37区主力油田运行,随后又根据现场安全局势,将坚守现场的管理人员缩减至23名。
此外,12·15武装冲突前,南苏丹124区原油产量是近5万桶/日,武装冲突后被迫全面停产,产量为零;南苏丹37区原油产量武装冲突前是20万桶/日,武装冲突后仅维持主力油田基本生产,产量下降到了11万桶/日。两个油田产量因“12.15”武装冲突减少了近14万/日。
紧急撤离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21世纪》:对公司而言,战争来临撤离人员是第一要务。
贾勇:是的。中石油始终将确保员工人身安全作为开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红线”,特别注重保护员工在生产经营中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并且制定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以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
南苏丹“12·15”内战发生后,中石油集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就南苏丹撤离非关键岗位人员做出部署和安排,并明确了“先非关键人员、再核心人员、直至全部撤离”的三步实施原则。12月21日至25日,共动用14架次飞机撤离中方人员700名。经南苏丹政府向中国驻南苏丹使馆和中石油承诺,一旦南苏丹37区油区安全形势恶化,留守油田现场的58名中方管理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撤离,还安排了一架应急飞机在油区机场24小时现场待命,以保障中方人员紧急撤离。
因为有完备的应急预案、信息预警体系、应急物资储备和日常演练,我们在2015年“5·20”武装冲突期间,在30个小时内动用8架次应急飞机资源,从南苏丹37区油田现场安全有序紧急撤离中方人员404人,外方人员73人,并在油田现场安排一架飞机,24小时待命准备撤离极端情况下的中石油16名管理人员留守。2016年“7·8”朱巴武装剧烈冲突期间,组织协调包机12架次,安全有序撤离中方员工348名。
因为有相应完备的应急预案,保证了每次撤离过程的飞机资源充足、人员中转的每个中间环节安全有序。我们不仅仅撤离中石油的员工,还帮助中石化、山东高速等其他中资企业撤离中方人员。
《21世纪》:战争状态下,做出留守58人维持油田运行的决策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你当时心里矛盾吗?
贾勇:可以说,这是我人生当中最艰难的一次抉择,压力前所未有。当时,最大的压力是万一油田现场安全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况,留守油田的中方人员安全出现闪失,自己在未来的岁月中无法去面对他们的家人。
“中国政府是我们的朋友”
《21世纪》:你们面临了一次次生死的考验。
贾勇:确实的。2013年12月30日,中国非洲事务特使钟建华到南苏丹斡旋停火,专程来到中石油朱巴驻地慰问看望全体员工。他动情地说:“在关键时刻,是你们的坚守让南苏丹人民感动。在国家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选择留下,挺住了,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中国企业是有责任感的企业!”
2014年1月10日,基尔总统召见中国驻南苏丹大使,对大使说:“大使先生,我现在才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患难见真情,中国政府是我们的朋友。”
《21世纪》:这是一个完整的电影故事。
贾勇:这得益于国家的强大和我驻苏丹、南苏丹大使馆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导。在“12·15”武装冲突中使馆一共召开三次党委会,带领我们分析局势,并做出正确的形势判断。使馆经参处张翼参赞在安全状况严峻的形势下,代表使馆亲赴南苏丹37区油田现场慰问中外方员工,鼓励维持油田生产;马强大使对我们说:无论你们做出什么决定,出了任何问题使馆都愿意与你们分担责任。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没有使馆和大使、参赞的担当,我们非常有可能就都撤走了,那将有可能改写中石油在南苏丹的历史。
客户热线:010-83686528 传真:010-83686528-8003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