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周末,互金行业的“大哥”陆金所历经了一场信任考验。一起监管整治的市场传言令陆金所债权转让短时间内飙升至1.5万笔,不过,在投资人冷静之后,这场风波也逐渐平息。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次陆金所事件折射出互金行业脆弱的信任机制以及监管政策对平台的极大杀伤力。
债权转让标的激增
截至7月23日18:30,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陆金所债权转让专区只剩下5个项目,其中4个显示满额,只有一个项目可投资。不过,债权转让专区也不时有新标出现。而据了解,陆金所风波高峰时,债转曾达到1.5万笔。
7月20日,有市场传言称,上海监管部门发话将整治陆金所,呼吁大家将在陆金所平台的投资全部退出。当日晚间陆金所发表澄清声明称,“目前,陆金所经营管理一切正常,投资者合法权益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不过,陆金所的澄清并未打消投资者恐慌,7月20日晚间至次日凌晨,陆金所的投资人债权转让项目激增近万笔。此后,高峰时高达近1.5万笔。从7月21日中午开始,陆金所平台上的个人债权转让项目大幅减少。
另外,债权转让的折价率也反映出市场的情绪变化。在7月20日晚间债转高峰时段,有些投资者为了将手中的金融资产及时变现,其转让的利率远远高于原始项目收益率,不过目前的利率已经回到正常水平。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陆金所债权转让栏目的几个项目均未调价。
此外,在陆金所百度贴吧中,也有部分投资人表示,在此次风波中趁机“抄底”,大批收购债转项目。
担忧情绪导致羊群效应
有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债权转让的爆发可能仅仅是投资者担忧情绪下的羊群效应,陆金所的实际影响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陆金所风波也是对于“广东禁止债权转让”消息的释放。日前,广东禁止债权转让的消息引发市场热议。对于平台来讲,禁止出借人之间的债权转让使得平台标的流动性变差。而陆金所的定期转让多为长期限项目,目前,定期转让标的超过1000条。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陆金所平台上的会员转让专区中有多款栏目设置,包括稳盈-e享计划、汇享计划、债权转让、定期转让、稳盈-变现通几类。陆金所客服人员向记者介绍,稳盈-e享计划、汇享计划可以理解为暂时转让,即将项目暂时转让出去,到期需要买回,类似抵押借款,以特定项目为抵押进行借款,到期还款支付利息。而债权转让、定期转让都属于通常理解的债权转让项目,区别在于定期转让是指陆金所的定期项目,比如彩虹财富汇等。
折射行业信任基础薄弱
分析人士表示,这场风波反映了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缺乏信心,才会患得患失。同时,也呼吁监管部门能理性监管。
陆金所是平安集团旗下在线财富管理平台,2011年9月在上海注册成立,可谓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老大,是整个互金行业关注的焦点。然而,互金行业的“大哥”也未能完全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陆金所风波其实折射出一个潜藏在行业繁荣表面之下的深层次问题,即大众对网贷行业的标签化认知,如“不合规”、“高风险”、“跑路”等,仍未根本上消除。这就导致了即便是背靠大型金融集团的行业龙头,也会因为一个莫须有的流言便能发酵出如此大的恐慌情绪。显然,从业者高估了投资者对行业的认可和信任度,也表明现阶段的投资者教育和沟通仍远远不够,且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而这个问题不解决,可能会成为行业长期发展的根本障碍,且必将变换形式再次诱发类似事件。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互金平台在宣传上普遍遵循“报喜不报忧”,对于风险,只字不提,或尽量掩饰,以至于投资者对平台风险缺乏充分的认知。所以,当负面出现后,投资者的信心瞬间崩塌。
“当前,网贷行业的市场宣传侧重于自家产品和平台,缺乏行业整体的知识普及和对错误认知的纠正,是造成大众认知长期存在偏差的重要原因。这次事件也为行业敲响了警钟,未来,应该加大行业基础知识普及和重点工作(如合规与专项整治)沟通工作,投资者信心足了,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薛洪言进一步补充道。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刘双霞
陆金所事件回顾
时间 事件
7月20日下午 市场传言称上海监管部门发话将整治陆金所
7月20日晚间 陆金所发布公告称“经营管理一切正常”
7月20日晚间至21日上午 债权转让项目激增近万笔
7月21日中午 债权转让项目大幅减少
7月23日18:30 债权转让项目为5笔
|
客户热线:010-83686528 传真:010-83686528-8003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