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与新能源的竞争在壳牌内外会有怎样的走向?在中国这个天然气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里,壳牌又有哪些新的打算?当前,壳牌的中国团队正在被打造成一个具备全球所有业务的“小壳牌”。
将重心从石油转向天然气——这对石油巨头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壳牌这家有上百年历史的石油巨头,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在这轮浩浩荡荡的能源转型大潮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一日千里,天然气到底能否成功上位为主力能源仍然存在不少的变数。而壳牌对此也已有所准备,除了加大天然气的投资开发力度外,壳牌又开始再度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去年5月底,壳牌在既有的天然气一体化事业部中的基础上组建了天然气一体化和新能源事业部。当时,新能源投资占壳牌的资产规模还不到1%,其后壳牌计划将每年10亿美元研发预算中的1/5用于新能源业务。
天然气与新能源的竞争在壳牌内外会有怎样的走向?天然气业务对于壳牌的现在和未来,究竟会有怎样的位置和作用?在中国这个天然气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里,壳牌又有哪些新的打算?
“可再生能源将经历爆炸式的增长,而天然气将经历强劲的增长。”壳牌天然气一体化及新能源业务执行董事魏思乐(MaartenWetselaar)近日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说,“从壳牌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战略是在大力发展全球一体化天然气业务的同时,也把一体化天然气和新能源作为一个核心业务来推进。”
押宝天然气
从高碳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变是被普遍认可的能源转型路径。天然气虽然也是化石能源,但却是一种更清洁、比可再生能源效率更高的一次能源。因此,包括壳牌在内的各个石油公司均相信,天然气是实现此轮能源转型目标的中坚力量。
魏思乐认为,在能源转型的过程当中,石油的需求在初期仍然会增加,但增加的趋势到2030年左右会趋于平缓,然后开始逐步下降。煤炭的需求预计很快就会见顶,或者在过去几年已经见顶。在这个过程中,可再生能源将经历爆炸式的增长,而天然气将经历强劲的增长。
上述观点基于魏思乐以及壳牌对三大用能部门——工业、交通运输和建筑领域的能源需求的分析: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费可以完全实现电气化,但无论从近期还是从长远未来的角度来说,在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天然气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交通运输行业,轻型机动车可以实现完全电动化,但是交通运输行业当中有二分之一以上的用能是来自于重型车辆或者是重型交通运载工具,这些领域的用能要进行电气化的话非常困难。同样,在工业当中,服装等轻工业部门可以实现电气化能源供应,但像钢铁、水泥等重工业的用能需求主要还是要通过基于分子的能源来源来满足,天然气就将是满足重工业用能需求的主导能源。
魏思乐总结说,在三大用能部门当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电力,其将会从目前能源结构当中的18%上升到50%-60%。而生物燃料和传统油气将继续满足那些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暂时无法实现电气化的能源需求。
除了消费侧对天然气的利好,电力生产侧的变化是壳牌看好天然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魏思乐说,当前电力的供需两侧都变得更加复杂,并且具备了越来越多的间歇性的特点,电力的供需格局比过去复杂得多。所以一体化电力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在变得更加复杂,其中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则是——在从具有间歇性的供应到具有间歇性的需求之间,实现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实现整个价值链一体化端到端的优化。
“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我们已经看到了供需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发展趋势,这样的市场非常符合壳牌的优势。因为我们在天然气方面、在能源交易方面、在品牌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魏思乐说。
从壳牌的财务数据来看,其对天然气业务越来越高的重视程度是毫无疑问的。与此同时,市场反馈出来的盈利情况,也让壳牌更加坚定了在天然气产业押宝的决心。
目前,一体化天然气业务在整个壳牌的业务格局当中占比相当之大,无论在资产负债平衡表上还是收入上都占到了三分之一,而新能源业务规模相对还比较小。在去年比较有挑战性的市场环境下,壳牌的一体化天然气业务仍然取得了25亿美元的盈利。今年上半年,其一体化天然气业务则已经实现了25亿美元的利润。
魏思乐预计,即使整体市场价格环境没有改善,壳牌的一体化天然气业务今年的盈利仍会好于去年。“我们对于这个业务部门还是充满了乐观和信心,一方面会继续是整个壳牌集团现金流来源的主要贡献,另一方面也会继续是利润增长的主要推手。”
但市场机构对天然气市场的预测则或许会让壳牌喜忧参半。彭博新能源财经认为,到2030年,全球液化天然气需求将从2017年的280MMtpa(每年百万公吨),增长至479MMtpa。但由于更多位于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新出口项目陆续上线,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将出现产能过剩,而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到2024年。
更新中国战略
中国的天然气市场应该算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了,壳牌对此也早有布局。在中国,壳牌自然是把天然气当做最重要的一个产品来经营,不过,中国快速崛起的新能源势力,也在渐渐地影响着其在中国的战略。
彭博新能源财经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分析主管AshishSethia分析说,在2030年以前,亚洲将继续成为全球液化天然气需求的中心。从2025年开始,中国大陆、印度及东盟(东南亚地区)的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将超过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总和。
壳牌是中国主要的LNG国际供应商,而且其已经在和中国公司商谈签新的进口LNG的合约。
“中国政府作出了一项非常正确而重要的决策,在中国未来的能源增长当中将以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的增量为主,中国的天然气进口量会进一步增加。”魏思乐说,“壳牌作为全世界最大的LNG生产和贸易企业,我们必然会致力于把更多价格合理的天然气引入到中国市场。对于壳牌出口到中国的天然气量,我们现在没有具体数字的目标,但可以预测是的中国进口的LNG一定会进一步增加。”
而对于在北美和欧洲出现的电力一体化模式,中国尚未大规模发展,中国天然气产业和电力企业的融合面临诸多难题。魏思乐表示,根据中国政府“十三五”规划,以及更加长远的发展规划,中国天然气市场和电力市场将进一步放开,会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市场中来竞争,而且将来这个市场最终也会向壳牌这样的企业开放。但目前壳牌在这个市场当中能够起到唯一的作用,就是把天然气供应给公用事业企业,包括整合以后一体化的公用事业企业。
壳牌在积极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同时,与天然气相关的其他业务也正在拓展。据魏思乐介绍,壳牌将来可能会在中国市场拓展LNG加气站和电动汽车充电站业务。同时,将来一旦监管环境允许的话,壳牌也会考虑直接向中国的终端用户(企业和家庭用户)提供电力。
新燃料方面,壳牌是全世界最大的生物燃料生产商之一,其在中国将主要专注生物燃料和氢燃料。壳牌正在等待合适的机会把生物燃料更多地引入到中国来。在接下来的五年当中,壳牌计划投入建设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工厂。魏思乐说:“如果在中国市场能够有合适的生产原料,我们也会考虑把一部分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的投资放在中国。”
不仅如此,壳牌对中国的新能源市场,还有更多的期望。中国在新能源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新能源产品等方面都有很多创新,“我们也会在这个领域寻求中国的合作伙伴,不排除采用并购的方式,把来自于中国的创新推向全球市场。”魏思乐说,“一旦有这样的并购目标,我们主要看重不是这个目标目前的盈利能力,而是他们的想法,看看他们的创新部署到全球市场中去会有多么广阔的前景。”
壳牌在中国的新能源业务团队正在进一步考察在中国市场上的投入,包括投资的机会,壳牌也让其全球碳交易团队的部分人员来到了中国,参与到中国碳交易当中。当前,壳牌的中国团队正在被打造成一个具备全球所有业务的“小壳牌”。 (作者:徐沛宇 王勇)
客户热线:010-83686528 传真:010-83686528-8003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