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5日,亚马尔项目一期年产550万吨液化天然气(LNG)工程投产以来,已外销11船LNG和3船凝析油,工程总体进度超过92%。
作为继中俄原油管道后中俄经贸合作的又一成功典范,亚马尔项目被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度评价为中俄合作的“压舱石”和“风向标”。其成功实践不仅为中国石油积累了北极资源开发和大型LNG项目建设管理的技术和经验,更重要的是为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油气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合作探索出一种全新模式。
寻求利益契合,构建优势互补,各方相互支持、协同发力,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亚马尔项目启动5年来,在俄罗斯诺瓦泰克、法国道达尔和中国石油三方股东的共同努力下,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建设者克服诸多困难,在人迹罕至的茫茫北极拔地建起全球最大的LNG极地超级工程,这再次强有力地证明——合作共赢才是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主流。
项目大股东诺瓦泰克作为私营企业,多年来培育形成了经营管理精打细算,依靠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理念,并能以较优惠的条件吸引能力互补的合作伙伴,在工作中注重发挥各方优势,协同发力,最终使这一超级工程从蓝图变为现实。
俄罗斯的能源产品需要市场,中国需要稳定的能源供给、需要走出去。中国石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亚马尔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引入中国企业参与项目建设,打造了中俄油气合作新平台,与合作伙伴一道实现了共同发展。
最为关键的是,亚马尔项目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在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各方利益关切,实现了在利益交集上与国家战略、边疆地区开发、民众需要、伙伴诉求的高度契合。
对俄罗斯政府来说,亚马尔项目所在地将成为北极圈内集铁路、河运、海运、航空为一体的交通枢纽,为俄罗斯开拓北极航道、带动极地资源开发等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亚马尔项目在保障关键技术可靠且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实施本地化。亚马尔项目建设了高标准机场和容纳3万人的营地,大幅改善了气候恶劣偏远地区人员倒班交通、居住和饮食方面的条件,不仅保证了工作需求,而且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环境与社会责任方面,亚马尔项目寻求创建与地方政府、土著居民、项目建设者的良好关系。按照“赤道原则”规划,高于本国规范和一般企业标准建设。投资超过4000万美元建设了钻井泥浆回收处理站,出资为土著居民建设定居房屋,赞助牧民子女学校。
所有这些都向俄罗斯社会展现了私营企业和外国投资者的良好形象,为俄罗斯政府支持企业创造了良好氛围。
立足自身优势,务实制定策略,执行团队严密组织、精细工作,确保项目实现双控目标
亚马尔项目建设规模大,每部分单独来看都是一项巨型工程。同时,北极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社会和基础设施依托严重缺乏,关键装备需要全球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市场运作。在这样的条件下,项目依然实现了建设进度和投资控制双达标。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单独完成如此复杂艰巨的工作,亚马尔项目成功的奥秘是团队合作。
亚马尔项目关键工艺设备由西方制造,模块化建造分布在亚洲10个场地,包括北极现场在内最高峰时有超过200家公司近6万人同时为项目工作。项目关键路径上的重点工作环环相扣,是影响整体进度的最主要环节,而进度又是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
为此,油建公司总工和总经理出身的诺瓦泰克总裁亲自坐镇,邀请道达尔公司总裁,中国石油、德希尼布等主要领导,每月一次在模块厂和北极现场召开协调会。国际大公司高层构成的协调工作组,有效调动了各方资源,推进了项目实施。
基于诺瓦泰克和俄罗斯承包商在北极地区多年来特有的适应性工作经验,亚马尔项目将上游、入厂设施,以及3座5万立方米凝析油储罐、辅助工程、港口、电站等近70亿美元投资规模的工作量,划分为多个单项合同。业主直接面对多个承包商和供货商,一方面减少决策链条增强推动力,保障了工期;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本地承包商的低成本优势,节约了投资。
在LNG厂和储罐方面,选择两个不同但都是由国际一流工程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分别作为总承包商,既可共享部分资源,又可相互替代,规避了单个承包商可能的垄断或无力执行合同义务的风险。
LNG模块海运物流、现场安装两个工作包,在项目十大技术风险中位列前两位,且世界范围内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最终,项目部选择了实报实销价格模式,投入最精锐的管理资源,依靠精细的工作,最终抑制了风险,节约投资超过15亿美元。
中国企业全面参与,积累了极地工程建设的宝贵经验,为后续实施类似项目、扩大中俄油气合作奠定了基础
2017年12月8日,冒着零下36摄氏度的严寒,亚马尔项目一期工程LNG装船外运仪式在俄罗斯北极亚马尔半岛萨别塔港口隆重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亲临现场祝贺。他在致辞中表示,正由于中国伙伴的实质性参与和精诚合作,才实现了我们共同的胜利。
事实一再证明,中方的投资、融资、市场是项目的决定性条件,中国石油集团总部、中油国际公司、俄罗斯公司始终把亚马尔项目摆在重要位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亚马尔LNG项目启动之初,正是国际油价触底之时,也是中油国际公司现金流最紧张时期。中国石油克服种种困难仍把项目所需资金列为必须保障的范围。除此之外,俄罗斯公司和中油国际公司代表中国石油作为股东方,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协调国内优质资源,积极促成了中方单位参与地质研究、北极钻机制造、模块建造、模块厂监理、海运物流、7艘大型船舶建造、LNG运输等工作。中国公司最终获得的造船和货物运输等服务合同,累计创收超过12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中方各单位在积累经验、培养人才、熟悉市场、创建关系等方面获得了更有价值的回报。
国际级严格的监督检查标准与中国企业特有的“大会战”能力有效结合,为项目按计划进度实施和节约投资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石油海洋工程公司因缺乏大型LNG项目建设经验,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并不占优势,但凭借顽强拼搏、不懈创新超预期完成首批模块和追加工作量,技术和管理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受到国际伙伴认可。
合作共赢“成全了你,也陶冶了我”。俄罗斯公司先后共有21名中方同事进入联合公司工作,团队秉持“践行使命、敢于担当、挑战自我、永不说难”的工作理念取得了良好成绩。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向极地、盐下、深海挺进,合作、创新将继续发挥主导作用。相比其他国际化的大公司,在大型项目的技术和管理运作方面,中国石油乃至参与项目建设的中国企业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亚马尔项目的实践表明,中国企业有实力和能力追赶一流。我们期待,通过和国际大石油公司携手合作,中国企业定能在国际石油市场开拓更广阔的天地,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增添新的动力。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壹号网(原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