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召开的两会上,进一步放开原油进口权、上海能源期货交易试点等改革举措,再次成为能源行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这些方面的改变也将对今后炼化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回顾2017年,我国炼化行业的政策环境、炼油能力、市场格局、产业链等四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地炼产能优化动作频频,民营大炼化也蓄势待发,市场版图加快重塑,炼化行业更为激烈残酷的竞争将随着改革步伐在未来几年集中爆发。暴风雨前夜,炼化企业的转型升级亟待按下“加速键”。
看政策,“两权放开”加码将使地炼进一步突破原料瓶颈,释放更大活力。2017年年底,商务部公布的2018年首批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较2017年首批量大增76%,其中32家地炼配额占总量75%。2015年两权开始放开,2016年主营炼化企业受地炼冲击明显,原油进口量占比、原油加工量、开工率和汽柴油产量均在下降;地炼四项指标明显上升。
看体量,2017年,中国炼油能力一改过去两年减少和略增的态势,新增炼油能力达到年产4600万吨。当前,我国原油加工规模约7.1亿吨,预计未来3年还将投产3—5个千万吨级炼厂。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汽柴油产销之间余量将高达1.4亿吨。
看格局,炼化市场主体也正从“两桶油”主导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其他国企和地炼“四足鼎立”转变。以2017年9月先后成立的浙江省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江石油”)和山东炼化能源集团(简称“山东大炼化”)为标志,非主营炼化企纷纷在地方国资支持下,整合资源,提升自身竞争力。浙江石油将建成年产4000万吨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有望成为中国单体体量最大的炼化基地,打造实施舟山自贸区油品全产业链版图。由东明石化牵头,16家地方地炼企业联合出资组建的山东大炼化,将改变当前松散的合作形式,建立以资本纽带为基础的紧密型合作,在原料资源集采,成品油定价、石化仓储及油气管网建设上形成合力。
看产业链,炼化行业的竞争已向销售环节延伸。浙江石油和山东大炼化已着手拓展自己的油品销售渠道。浙江石油计划五年内投资600亿元,构建油品储备设施和运输管道等配套设施及700座分布式综合能源供应站。山东在2016年注册“中安石油”作为全省地炼油品销售的统一品牌,将在3年内发展具有山东炼化统一形象的加油站2000家,5年内增加到6000家。
隆众石化分析师赵桂珍表示,地炼“抱团”将充分利用各家炼厂的特有优势和资源,走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整合完成后,山东大炼化炼油能力将超过每年1.2亿吨,无论区域集中性和规模优势,都在国内名列前茅。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所长戴家权认为,以浙江石油为代表的高配新建产能“空降”对主营炼厂的威胁将更甚。浙江石油按目前最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标准打造,背后还有地方政府支持和自贸区作依托,投产后可能对主营炼厂在华东地区的资源与市场产生极大影响。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未来几年将成为炼化企业宝贵的“升级窗口期”。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炼化研究中心专家金云表示:炼化企业应加快升级步伐,提升清洁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加强自身炼化一体化程度,提高化工比例,加强区域一体化,建设炼化基地。如果错过窗口期,企业恐怕会陷于被动,甚至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