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创造行业红利
在国内去杠杆、去产能的大环境下,消费再一次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话题,助力消费的普惠金融也因此成了近来金融界的高频词。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
在普惠金融的模式下,如以小额借贷模式为核心特征的P2P产业,在满足贷方资金需求的同时,逐渐衍生出普惠产品。小散资金所代表的“投资陌生人”以某种方式聚集在一起,共同分享传统机构、高净值人群才能享受的投资利息。这类用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的方式,把闲置资源匹配到需求方的共享经济,不仅给金融弱势群体带来了行业红利,也为金融从业者开辟了一块新领域。
共享经济不仅能带来可观的利益,从长远来看,还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不少业内人士对此兴趣浓烈。中新力合的创始人陈杭生便是其中一员。
中新力合的共享经济梦
中新力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在浙江杭州注册成立,深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旨在打造综合化金融服务生态。当前,中新力合与省科技厅等政府单位开展深度合作,旗下还拥有浙江省最大的民营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过12年发展,总资产83亿,2017年纳税额1.14亿,在全国银行体系里拥有27亿授信额度。
尽管当前中新力合已是浙江省的民营金融典范,但其创始人陈杭生仍非常自谦,他直言在金融领域里,中新力合仍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中新力合没有银行、没有证券、没有信托,没有所谓的硬牌照,也因此中新力合与业内所谓的各种大型业务‘无缘’。但过去十多年里,中新力合一直在小微领域里深耕,在银行不愿意做、不愿意涉及的领域里,做了非常多的创新和探索,找到很多细分市场。我们做了很多地方性的、边缘性的业务,比如助贷、投贷、征信等服务,甚至可以说是在这些领域不断试错。”
陈杭生笑言:“中新力合过去的成就是不大的,未来还是有一点想象力的!”
为了延伸“这点想象力”,早已退居幕后多年的创始人陈杭生,又重拾了他的共享经济梦,这一次他“加了点料”。
共享经济是陈杭生心中酝酿已久的一个梦。他曾经想过,像阿里巴巴这么大的市值公司,资本只是和员工、创始人共享,其实是不够的。阿里发展至今,有一个群体是阿里巴巴成功史上绝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当年第一批的淘宝小店。因为那时候,是第一批的人相信了,因为他们的相信才有了现在的阿里巴巴。正是这样的观念引发了陈杭生进一步地思考:在过往任何的公司和企业,它的经营利润和成果是由谁来享有的?——是由股东、员工。但是真正意义上在支持这样企业发展的用户是否能够在里面参与,是否能够在里面共赢,确实没有这样的环境。那么这个事能否做呢?
怀着对投资者的感激之心,也是对共享经济的追崇,陈杭生提出了他的共享观:“在过去,资本关系是线性的,先是股东,再到团队,最后是顾客,而现在我希望把这三者的关系定位为一个三角。”他指出,把股东与顾客联系起来,把利益让渡给顾客,三角的平面使得企业这个图形“膨胀”得更快,也更加稳定。一个优秀企业的发展不应该仅仅由员工、团队去做,应该和它的客户、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回报与利息也并不仅仅应该只由股东和股民来享有,应该还包括合作伙伴,包括投资者,包括客户。
连鑫共享计划实现利益共享
在落地实现这个共享梦的过程中,陈杭生选择了与鑫合汇合作。
鑫合汇是一家稳健的网贷平台,中新力合100%持有的浙江支集公司是鑫合汇的大股东。鑫合汇共享着中新力合集团多年来在金融领域所积累的经验和综合服务的能力,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陈杭生对鑫合汇是基本满意的。基于对行业前景的积极预期、对鑫合汇的发展支持,陈杭生所创办的浙江支集公司决定将其所持有的部分鑫合汇股权将来所产生的分红和股权转让所得资金赠予所有过去、现在及未来与公司合作、参与公司建设的投资人;希望通过分享其拥有的利息资金的方式将不同阶段与公司合作、参与公司建设的投资人链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共创、共建、共享”的目标。这个计划被命名为“连鑫共享计划”。
“连鑫共享计划”第一期仅针对鑫合汇广大投资人,投资人可自愿加入该计划,并根据对平台发展的参与程度,无偿获得相应的股权对应将来所取得的分红利息和股权转让所得资金该利息资金将以“连鑫积分”的形式体现,每100个连鑫积分等同于鑫合汇一股股权所对应的利息资金。
计划启动后,鑫合汇的投资人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伴随着鑫合汇一起走下去的人,是鑫合汇的参与者。随着鑫合汇的发展,它的资本价值不断放大的时候,参与者都会有共享。陈杭生希望,共享经济的成果可以普惠到每一个参与者。毕竟,无法实现利益共享的“共享经济”,就是耍流氓;只有实现利益共享,才能被市场长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