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家公司增收不增利
□本报记者 董添
截至3月26日,Wind数据显示,566家公司发布了2017年年报。其中,88家公司出现营业收入增长但净利润下滑的情况。梳理发现,这与上述公司所在行业经营环境变化较大有关,包括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出现“价格战”等。
原材料价格上涨
在上述“增收不增利”的88家公司中电力企业较多,文山电力、大连热电、皖能电力、深南电A、福能股份、华能国际等公司均位列其中。此外,长城汽车、安凯客车等大型车企业绩下滑较大。
电力企业“增收不增利”,主要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有关。以华能国际为例,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524.59亿元,同比增长10.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93亿元,同比下降82.73%。2017年,公司累计完成售电量3713.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56%。其中,火电售电量3625.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57%;平均上网结算电价414.01元/兆瓦时,同比增长4.39%。量价齐升推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不过,燃料成本大幅上涨。2017年动力煤价格大幅上涨,电煤价格指数平均价为515.99元/吨,同比增长35.46%。
汽车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且自主品牌出现“价格战”拖累了相关公司业绩。以长城汽车为例,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011.69亿元,同比增长2.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0.27亿元,同比下降52.35%。东北证券指出,受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坡及年初去库存影响,自主品牌乘用车竞争加剧。公司降价促销,且销售费用有所增加。
部分公司规模较大
在上述88家公司中,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公司66家;超过5亿元的公司78家,占比88.63%。在“增收不增利”公司中,不乏行业龙头企业。
以食用菌龙头企业众兴菌业为例,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26.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滑10.24%;营业成本增长42.05%。根据公告,公司山东众兴三期金针菇项目于2017年满产,新乡星河一期投产和江苏众兴一期量产、二期投产,食用菌产量同比增加,但2017年公司销售单价下降,致使营业收入增长幅度小于营业成本增长幅度。
计提商誉减值损失,成为相关企业“增收不增利”的重要因素。以克明面业为例,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69亿元,同比增长4.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降17.79%。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实现对五谷道场的收购,营业收入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不过经评估机构评估,公司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