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一家成立于今年5月的境外做空机构Blue Orca发布了一份关于万国数据的做空报告。报告公布当天,万国数据股价暴跌37.2%,市值在一个交易日内蒸发了16.2亿美元(约110亿元人民币)。
这份沽空报告直指万国数据背负庞大债务,并且为了在海外存放现金进行系列融资;认为万国数据夸大了营收和其数据中心使用面积;还指责其高额的未开单应收款,认为其应付款余额,高于行业水平。另外,Blue Orca还为万国数据估值每股ADR4.32美元,同时称这家数据中心运营商的股票可轻松归零。
8月1日,万国数据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伟对此作出回应,称此报告是“以碎片化信息和数据而得出的错误而荒谬的结论。”
与此同时,RBC Capital Markets(加拿大皇家银行)、J.P.Morgan(摩根大通)、Guggenheim(古根海姆)以及Credit Suisse(瑞士信贷)等多家投资和咨询公司先后发布报告,对Blue Orca的沽空报告一一进行反驳。
以古根海姆的报告为例,就重负债、资金募集和将大量现金存放于境外这一指控,古根海姆认为,目前的杠杆(6.4倍净债务/上一年化季度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是合理的。而针对“夸大数据中心使用面积和计费率”这一点,古根海姆则表示转租给零售租户是全球的标准做法,甚至经过估算,转租客户的隐含空置量还可能会低至1.3MW。至于Blue Orca指责的“应付账款余额上升”,古根海姆更是直接地表明并未看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增多的趋势。
最后,古根海姆认为,这份做空报告是“一个自称是做空者的机构在本周的一份报告中对万国数据发起了攻击……我们认为该报告是基于错误的事实,并包含对业务的错误分析。8月14日该公司的第二季度财报发布,我们预计可能是一个积极的结果。我们的观点:保持买入、目标股价50美元。”
同一天,瑞士信贷的报告也表达了同样的态度。建议增减“我们的观点是,目前公司没有短期现金紧缩的问题,今年及明年内也没有EBITDA快速增长的资金限制。我们将继续维持我们基于DCF估值的目标价预测——47.0美元。即使因为此次事件万国数据股价有一定幅度下跌,但之后我们并未对估值产生很大的担忧,相反我们很有信心,因此我们把万国数据股票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增持。”
数据表明,在做空的第二天,万国数据的股价呈持续回涨的趋势,8月1日涨幅达14.52%。8月2日,股价涨收每股27.9美元,当日涨幅11.6%。股价的回升,既是对Blue Orca做空计划的打击,也充分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万国数据的信心。
到此,我们不难发现,万国数据此次遭遇做空,并非是自身经营问题,而是一场来自做空机构的恶意构陷。Blue Orca如何做出这样一份恶意的做空报告,我们不难理解其做法。典型的春秋笔法,可以通过故意忽略重要数据,采用断章取义式的误导,将一件事情扭曲成另一件事情。
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Blue Orca恶意做空背后的原因。格劳克斯的创始人马修维歇特曾公开表示,“我发现做空比做多赚钱快多了。”用马克思的话说,“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五十的时候,资本家就不择手段;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一百的时候,资本家就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两百的时候,资本家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尊严和道德舍身取财“。利益动人心,这一场恶意做空,说到底不过是空头公司为了达到营利目的而不择手段。但是对于一家正常经营的公司来说,这种做空报告毫无疑问是一种恶意干扰。
在数据中心产业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国,行业整合并购,形成大型、超大型的数据中心是主要发展趋势。在数据中心仍属稀缺资源的当下,作为中国最大的中立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运营商——万国数据的良好发展实属难得。正因此,Blue Orca这样的恶意做空行为更让人难以忍受。
无独有偶,遭遇做空机构狙击的中概股公司,其实并不少见。连联想、京东、阿里、猎豹移动等等强企都未能逃脱做空狙击。尤其典型的是2011年,浑水公司对分众传媒的做空。当时浑水称称分众存在虚假广告宣传、虚假收购、溢价收购竞争对手等行为,致使其股价大跌近40%。经过两个多月的拉锯战,分众传媒力破无端质疑,股价反弹回升。
更值得一提的是浑水的另一桩做空。2012年7月17日,浑水剑锋直指新东方,发布了长达97页的建议“强烈卖出”评级报告,致使新东方股价两日累计下跌57.32%,市值缩水过半,仅剩14.7亿美元。但新东方随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质疑,到7月20、21日,两个交易日股价回涨近36%,随后四年更是实现了股价的数次翻倍,堪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