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基金副总裁/易海波
导言
十多年前,“股指期货”是那个年代市场的暗涌,彼时的易海波也积极地汇入到这股洪流中。
近日,中融基金副总裁易海波在接受《国际金融报》“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专题报道组记者采访时表示,“量化投资并非万能灵药,什么市场环境下都能有效,它也有业绩波动或不适应的市场行情。”但他也强调,“从长期来看,量化投资仍然是有效的,尤其中国市场,目前有效性较低,量化投资大有可为。”
量化并非“万能灵药”
“之前我在招商证券(13.280, 0.09, 0.68%)做了4年的金融工程卖方研究员,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专门的量化研究员。一般叫金融工程及衍生品研究员,直到2008年才开始有团队做专业的量化策略研究。”易海波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回忆道。
数据显示,自2004年国内首只量化基金成立后,一度成为市场炙手可热的投资品种,公募基金公司以指数和指数增强等工具型产品为起点,其后逐步发展主动量化基金;而2010年股指期货的上市,打开了量化投资的快速车道,以市场中性策略为主的量化对冲产品迅速以较低风险、较高收益的特点获得市场认可。
但好景不长,量化投资在经历快速发展之后,也面临政策市场等多重考验。
首先是2015年下半年,股指期货交易被严格限制,导致量化对冲类产品几乎遭受灭顶之灾;其次是2016至今,市场出现持续调整,公募基金赚钱效应减弱,尤其2017年市场出现剧烈结构变化,部分选股因子失效,导致量化公募基金业绩整体不如主动管理基金。
量化因子选择是关键
在所有的量化策略里,量化选股是最重要的,而量化选股模型的核心是关于因子的选择。
“量化选股有很多独特的因子。整体大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本面因子,主要是估值、质量等反映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第二类是交易类因子,主要是价格、市值等与交易相关的;第三个是预期因子,可以看作是卖方研究员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对股票未来的看法。”易海波向记者介绍。
其中,易海波不太看好交易类因子,反而更看好基本面因子。交易类因子在海外市场有效性较低,而在国内市场过去十年效果都非常好,但是随着最近两年市场日益回归价值投资,交易类因子面临失效风险。“像市值因子,过去十几年都持续有效,而且超额收益非常高,被严重透支,未来风险较大。”易海波表示。
“基本面因子在A股市场是持续有效的,包括2017年以来也没有失效,只是因为相对于交易类因子而言,超额收益弹性较小,导致过去大家不够重视,随着市场投资者日益成熟,未来交易类因子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降低,而基本面因子依然可以持续稳定的获得超额收益。”易海波认为。
崭新时代即将来临
经过了2017年量化投资业绩低谷,2018年量化产品业绩逐渐走出阴影,并再次受到投资者关注。易海波认为,在市场日益成熟的未来,投资不应该关心股票大小,而是选择高质量、高成长的好股票。
展望未来,易海波认为,价值投资就是基本面投资,通过研究股票的基本面来选择投资标的,而这里的基本面主要包括估值、质量、成长等。“未来,除了提高模型的有效性外,降低交易成本将成为量化投资新的课题。”易海波认为,在超额收益降低的情况下,控制好交易成本成为核心竞争优势。
“这是最坏的时代,市场持续调整让投资者信心受挫。但这也是最好的时代,股票估值大幅回落,可选标的越来越多。现在是投资Smart Beta产品最好的时候。”易海波说。
国际金融报记者 夏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