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国民消费的转型升级,发展大健康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已达3.2万亿元。而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医疗健康行业投资分析报告》预测,2020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高达8万亿元。
无怪乎马云要说,未来首富一定会出在医疗大健康行业。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医疗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具体哪些领域是突破的重点?对商业模式创新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据睿观云董事长、北大网络营销总裁班授课专家刘东明介绍,医疗大健康的发展,直接带动了“互联网+医疗”概念的兴起,而这既符合政策导向,也符合产业趋势,无疑成为当前最大的机遇和亮点,。
从政策导向上看,我国在互联网+医药创新、医疗信息化、治疗精准化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如《健康中国2030》提出,要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也提出,发展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融合创新。
从产业趋势上看,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互联网+”概念嫁接医疗,推动了医疗新模式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医疗已成为近几年的PE/VC关注热点。尤其像移动医疗、医疗大数据、智能医疗硬件等已经成为投资热点,正在进入爆发期。
据业内人士介绍,虽然近两年BAT探索“互联网+医疗”之路坎坷,但丝毫未影响他们的布局医疗大健康的积极性,尤其是阿里,其野心更非同一般。从此前成立阿里健康,提供天猫医药服务,上线支付宝“未来医院”,到如今联手新华制药,与同仁堂、九州通等发起国内首个“全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联盟”,阿里系大健康版图不断拓疆辟土。其实,不止是互联网巨头,像万达、恒大等实体企业也纷纷涉足该领域。
刘东明认为,正是“互联网+医疗健康”不可限量的市场前景,让所有有实力的企业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而这不仅推动了相关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产业的融合,更为传统中医药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同仁堂和康美药业在互联网+中医药上的实践。
同仁堂在国内率先开展互联网+中医药跨境健康服务项目,早在2016年年底就上线了中医药“走出去”平台,平台覆盖金砖国家中的印度、俄罗斯、巴西三个国家,包含中成药、中药饮片、保健仪器(如针灸、火罐等)等近三百种中医特色健康服务产品。
与此同时,康美药业也在国内率先把互联网布局中医药全产业链,打造了由网络医院、智慧药房、智慧养老、健康智库、健康管理、第三方支付和健康保险、社区健康、智慧养生等组成的“智慧+”大健康产业平台,积极探索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刘东明分析,传统中医药企业之所以热衷于互联网+,正是因为看到了互联网+在打破中医药销售渠道的空间限制、整合全链条资源、激活市场要素、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的优势。这不仅为中药业企业服务和销售模式赋予了更多新时代的突破和创新,也为中医药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对提升中国软实力具有积极作用。
在他看来,不仅限于中医药,互联网+对医疗健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首先,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运用,将全面重塑医疗健康产品的开发与定价、市场营销、内部管理等环节,使之更加精准,更加个性化,推动运营模式的巨大创新:其次,也可帮助制药企业、保健品企业实现个性化产品研发和精准化营销;另外,还可以根据用户画像个性化开发医疗旅游、养生养老、健身休闲、保险金融服务等大健康产品。简单来说,就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将会衍生出多维度、多角度的服务形式和发展机会,具有无限的可能性。